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意思(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5baike 2022-07-10 69次阅读

黄金无足色, 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宋〕戴复古《寄兴》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金子也没有十足之赤。人有优点和缺点。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

“人无完人”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要容忍世界上“无完人”的事实,不苛责他人。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人做事最能体现大气魄的地方就在于要有容人之量。

既要能容忍与己相异的不同意见,也要能包容他人的差错失误,可以做到抓大放小。

另一方面也可以说, “人无完人”是一种自我警示。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可能是“完人”,才能端正心态,当他人指出你的错误时,能够理智思考、虚心接受,而不是自以为是、拒绝改变。

只有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保持虚心态度,不断进步,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活着的一生,谁都不完美。做事,谁都不周全,人与人之间相处,相互尊重,彼此善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凡事留有余地,不是给别人而是给自己。说话少一点争锋,不是宽容别人,而是宽容自己。做事多一些善举,不是帮助别人,而是帮助自己。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是非,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做到了人生就会少很多烦恼,多了很多乐趣。

尊人者人尊,容人者人容。佛经有云:“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世间种种,根源都在我们的心。心中有善,自然所见皆良善;心中不净,就会所见皆丑陋。

生活中,不如意的人和事,比比皆是,学会包容,才能清净自己的心,得一世安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佛遗教经》中说:“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

人常反省,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与人相处也是如此,只有多看他人的长处,用慈悲包容他人的不足,才是真正的有智之人。

历史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宁戚,因怀才不遇,去投奔齐国。

齐桓公见到他后,深觉他才华横溢,于是决定任命他。

得知此事的群臣纷纷反对道:“他是个卫国人,我们不如先派人去打探一下他的才德,如果真有其事,再任用他才能放心啊!”

齐桓公却说:“不必了,如果这样去问,恐怕会有人说他的一些小过失。但我们因为这些小过失而抹杀了他的才华,就会失去真正的人才。”

“世间之人,本就没有完美无缺一说,要善用他的长处啊。”

随后,就封他为齐国上卿。宁戚本人,果然才华出众,深得众人的钦佩和器重,最终成为著名的齐相,名垂千古。

看人,不能只看别人的缺点,而要多看别人的长处。齐国之所以能在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这与心胸宽广、唯才是用的齐桓公不无关系。

《六组坛经》常常教导世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不见,不是不听不看,而是听到看到,但内心清净,所以不计较不执著。

佛之所以是佛,就是因为佛看世界都是净土,看众生都是佛!所以说,不是这个世界太阴霾,是你的心灵不够明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不足,才是人生常态;会犯错,也是人之常情。我们偶尔都会犯错,以一颗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是善待别人,也是善待我们自己。

很多时候,别人的过错就在我们的念头里,包容的念头生起,人就会变得和善,自然也就不会产生怨恨之心。

《菜根谭》中说:“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一个有修养的人,会认为发生不好的事情时,责任不止是别人的,也有自己的。

《心经》中也说:“观自在菩萨”,这里面的“观”,就是观照。意思就是我们要时时察看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执着于别人的过失。

看别人不顺眼,其实是自己的修养不够。心有不平,所见皆可憎;心有包容,所遇皆美好。

人生海海,相遇不易。既然有缘相遇,那就一定宽容善待!

原谅别人的错,修了自己的德,《四十二章经》有云:“何者多力?忍辱最健。”

宽容忍让,拥有最强大的力量。当你心中完全原谅和接受时,你的业障就消除了,福报就来了。

一个人如果能生起善解、包容之心,原谅别人的错,不仅能化恶为善,更是在为自己修德造福。

人执着了、计较了、怨恨了,心狭小了,连自己的快乐都无处安放,那剩下的就只有痛苦。

佛家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心量大了,能包容万物。心量大了,问题就小了,福报就变大了。

人的起心动念,皆在造业。心中盛满怨怼,恶缘就来了;心中满是包容,善缘才会现前。

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原谅别人,就是在消自己的业,积自己的福!


标签: 金无足赤  人无  人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