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真的是好父亲吗(他家暴出轨但他是个好父亲!)

45baike 2023-05-31 81次阅读

标题说的人,是傅雷。《傅雷家书》是初二必读的书,里面是傅雷1954年---1966年写给儿子傅聪的186封信。

一、傅雷家暴

傅聪三四岁就展现出超高的音乐天赋,所以傅雷从小就培养孩子练钢琴。据说小时候傅聪在家练钢琴时,边弹边看《水浒传》。

在二楼客厅的傅雷听到儿子弹琴比不上平时的水平,便大吼一声,一步一个台阶冲下了楼,随手抓起身边的蚊香盘,就朝傅聪脸上砸去。顿时,被砸中鼻梁骨的傅聪血流如注。

平时傅聪练琴如果走调,傅雷也会大骂,有时甚至抓着傅聪的头往墙上撞。

《傅雷家书》“代序”的作者楼适夷“曾经说,傅雷的孩子们在他面前都小心翼翼、大气不敢出,只有等他出门了,才敢大声笑闹

他会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手怎么放,围巾衣服怎么挂,做什么,吃什么,也不能有所逾越

傅雷邻居家里的佣人也说,经常听到傅雷家里传出打骂小孩砸东西的声音,而且声音很大,几乎周围的人全部能听得一清二楚,他们就在私下悄悄用上海话说傅雷是"神经病"。

如果傅聪犯错误,傅雷就把他绑在自己家门口,让邻居们都看到,来警告傅聪。

二、傅雷出轨

这是傅雷品德上一直被人诟病的地方。

傅雷留学法之前,在母亲要求下,与14岁的表妹朱梅馥订婚,但是到了法国后,却爱上了法国女子玛德琳,便写信给母亲要求退婚。

但他和玛德琳相恋不久就发现玛德琳生性开放,同时与多人保持恋爱关系,于是愤而分手,后来和表妹成婚。

1936年,傅雷婚后第四年,他去洛阳考察,其间结识了一位豫剧女演员。

他甚至为她作了一首诗:“汴梁的姑娘,你笑里有灵光。柔和的气氛,罩住了离人——游魂。”

傅雷与刘抗的书信,着重描绘了自己对“汴梁的姑娘”的印象:

“你可猜一猜,这汴梁的姑娘是谁?要是你仔细地读,一句一句留神,你定会明白底蕴。过几天,我将把她的照片寄给你(当然是我们拍的),你将不相信在中原会有如此娇艳的人儿。

这事当时传得沸沸扬扬,那时候,朱梅馥正怀孕三个月。

三年后,傅雷又爱上了刘海栗的小姨子陈家鎏,并且,公开追求她。这时,傅雷都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

陈家鎏人长得漂亮,又是女高音歌唱家,傅雷视其为“女神”,爱得几近疯狂,不仅白天一起谈天说地,晚上还给她写情书。后来,陈家鎏去了云南,傅雷魂不守舍,简直无法继续工作。

为此,他的妻子亲自给这位丈夫的红颜知己打电话,求她回来,陈家鎏回来了,陪在傅雷身边,他果真安心地写下去了。

三、傅雷是好父亲

这个结论要辩证着看。

我不否认傅雷人品的问题,也不觉得他小时候家暴儿子是对的,但是他四十五岁以后写下的《傅雷家书》,能看出他比很多中国式家长要好得多

第一,他会和孩子承认错误

前两封信,他写:“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

“我自问这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

他知道道歉没有用,所以他和孩子说“他愿意赎罪”。而道歉,是很多中国式家长都做不到尤其老一辈。

近几年,网上有一句话引起很多年轻人热议:“我们在等父母道歉,父母却在等我们道谢”。

很多家长说看完心凉,觉得孩子不懂感恩。但事实不是这样。

有人曾问过:希望父母改正哪里,下面几个是很多赞同的回答。

但得到点赞最多的是这个:

孩子不是不懂感恩,正是他们太爱父母了,父母无心的一句话,一个评价才伤害他们那么多年

可中国式父母往往不注意这个,他们奉行打击教育,怕孩子太骄傲,这没什么不对,但是教育如果不注意分寸,就容易造成悲剧。

近年来总有类似新闻:妈妈说了孩子几句,孩子就跳楼了,或者跳桥了。下面家长评论都是“现在孩子太脆弱”,“怎么不想想他爸妈”。

很少有人知道,那几句话是不是压到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不是平时爸妈的打击已经压满了孩子的心

我们在成为父母之前,首先是一个人是人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我们做错了事情的时候,不管面对的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学会道歉,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母学会道歉,还能让孩子学会在自己失败的时候,也能承认,并且接受自己。这是更好的挫折教育。

很多人以为向孩子道歉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可靠,削弱做父母的权威。

但事实恰恰相反,艾丽卡·蕾丝切尔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一书中指出:优质父母知道,道歉不会削。一个们作为父母的权威,它是一种自信、正直和有担当的表现。

第二、他会夸孩子,和孩子做朋友

傅聪代表中国去外国演奏,他在信里说:“我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你几句才好。”

听到孩子对音乐理解加深,他会说:“我要重复斯坦布朗信中的一句话,就是我为了你而感到骄傲!”

夸完之后,他还会站在朋友的身份为孩子分析当前处境,和孩子聊最近看的书,聊自己当年留学在外的经历。不高高在上,只娓娓道来

傅雷打骂小时候的傅聪固然不对,但他教育少年时的儿子,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就是和孩子做朋友。平等地和孩子沟通,尊重孩子在艺术上的看法。然后利用丰富的自己人生经历引导孩子,而不是命令孩子。

和孩子做朋友,并不是没有界限的“你好我好”。

少年时期的孩子心里不成熟,但他们渴望发表意见,得到成年人的反馈

家长要做的是尊重他们表达的权利,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引导他们思考,这样孩子不仅日渐成熟,还会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增强逻辑性

最后,引用龙应台的一段话:

在黄金时期内帮助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珍惜老天爷赐给我的这份甜蜜礼物,并希望我在将来不要面对叹气、摇头与后悔!而那时,孩子会因我充分利用了“有效期限”而成长为人。

家长难当,你我共勉!


标签: 父亲  傅雷  真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