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对爱情的解释(从心理学角度解释爱情)

45baike 2024-03-07 25次阅读

心理学上对爱情的解释(从心理学角度解释爱情)

 

文/花舍

感情里,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爱情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你侬我侬,承诺要对一个人好,发誓要共度余生,那个时候的情话是真的,承诺是真的。

但爱情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这样维持下去,总有出乎意料的情况出现。

爱着爱着就不爱了,就是其中一种。

正如《爱情心理学》中瑞恩和米歇尔的故事,两个人朝夕相处七年,也曾轰轰烈烈地爱过,可七年之后,矛盾丛生,婚姻难以维系。

好好的爱情,为什么会在某一瞬间丧失往日的活力,究竟是什么导致的爱意减淡,彼此爱着爱着就不爱了?

也许心理学中的这几个效应,能够给你答案。

01

感觉适应现象:消失的爱,可能是不再被看到

曾听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

考虑结婚,长相不重要,因为不管你和长得好的人结婚,还是和长得差的人结婚,早晚有习惯的那一天。

的确如此。

心理学家发现,当一种刺激长时间作用在感官上后,该感官就会逐渐产生适应现象。

这种现象,被称为感觉适应现象。

好比经常抽烟的人,总是闻不到自己身上和别人身上的烟味,不是因为他们嗅觉不再灵敏,而是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味道,所以很难强烈感知到。

在爱情里,很多人爱着爱着就不爱了的原因也是如此,不是真的不爱,而是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爱。

《三十而已》中钟晓芹对陈屿的感情就是如此。

在婚姻维持的过程中,钟晓芹认为婚姻格外无趣,觉得陈屿不懂浪漫,也不会说情话,她感受不到陈屿的爱。

于是,钟晓芹坚定离了婚。

winxp自带批量重命名功能,只要选中一堆文件,选重命名,然后改第一个文 件,改完后,其他文件也会自动修改

离婚后钟晓芹才渐渐发觉陈屿的好,没有了陈屿的家里,再也没有人帮她提前挤好牙膏,也没有人在背后收拾鞋子,家里的遥控器也没有了电池。

适应了一个人的好,才总是察觉不到一个人的好,很多人觉得两个人不爱了,其实只是自己看不到爱了。

改变方法,无非是牢记对方的好,别让习惯打败爱情。

02

幸福递减定律:对爱期待越高,爱意消耗越快

一加仑等于多少升汽油?加仑和升如何换算加仑是一种容(体)积单位,并且分为两种:英制加仑和美制加仑,(美制)一加仑=3.785 412升汽油;(英制)一加仑=4.546 092升;加仑的英文全。

这能说明,所有爱着爱着就不爱了的感情,都只是因为看不见爱吗?

其实也不能。

因为从科学角度来讲,爱情必定是会渐渐消失的,所有的爱都是刚开始的时候最浓烈,之后慢慢减淡。

这一点,可以用心理学中的幸福递减定律解释。

《幸福递减律》一书中,作者林火揭示了很多人长期以来的一种认知误区——认为拥有越多,人越幸福。

实际上,人们的幸福度,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降低,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好比对于小孩而言,一个棒棒糖都能让他们觉得幸福,但对于很多成年人而言,买一套房的幸福度也不算太高。

放在爱情里,人也是如此,和一个人在一起,不一定就是幸福的开始。

究其根本,原因由两方面构成。

其一:爱情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本身就是激素的作用,可激素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淡,爱意也会逐渐消失。

严格来说,这本就是不可控的结果。

其二:人不容易满足,人总是贪心的,所以才会在真正拥有后挑三拣四,面对原本期待已久的爱情,也会产生厌倦心理。

从这些角度来说,爱意变淡是必然结果,而当一个人对爱情的期待值越高的时候,之后爱情不如意之时,那么她们的不满足也会更多。

爱着爱着不爱了,可以理解为越来越适应,也可以理解为越来越失望。

03

既然爱意难以维系,既然彼此容易适应,既然幸福容易消失。

那么,为什么还有情侣能够携手一生呢?

不把两个人的感情全部交给爱就是答案,能在一起很久的情侣,看重的是彼此的爱意,更是彼此的人品,还有彼此的适配程度。

越是有责任心的情侣,越有可能白头偕老,因为当爱情慢慢淡去,他们还有最基本的责任心来维持彼此的感情。

总得来说,寄希望于爱,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真正清醒的人,早已经做好了爱着爱着就不爱了的准备,但她们能一直记得伴侣的好,能一直清楚自己该如何维持爱情和婚姻。

所以才有人说,恋爱是一门学问,靠得不仅仅是爱情,更是方法和认知。

你会因为爱变淡了就想分手吗?

欢迎留言,一起分享。

苦,短:苦,短 师父,人生苦短,对吗? 苦,也就是短。 怎么讲? 沉溺于苦的人,生活自然漫长无比,临死前才发现时光空度,短暂无比。 反之呢? 反之,无憎恨之心,无愤懑之心,无嫉妒之心,安心做好每件事情,不后悔,不虚度,人生就既不苦,也不短啦。


标签: 心理学  爱情  解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