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感并不相通(人的情感并不相通,谁说的)

45baike 2024-03-03 35次阅读

人的情感并不相通(人的情感并不相通,谁说的)

 

鲁迅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楼下的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侍弄孩子。楼下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这段话颇有生活气息,但字里行间却充斥着惯见的习常与冷漠。

鲁迅能写出这样的句子除了他敏锐的生活洞察力和极具穿透力的文字功底外,还和他的自身经历有关。1881年,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官僚地主家,起初家境还算优渥。那时,鲁迅家里有不少的工人,鲁迅的生活上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过着阔绰公子哥儿的生活。由于爷爷是内阁中书,父亲是满腹经纶的秀才,鲁迅从小就接触到了很多名家大师,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而且鲁迅从小聪慧过人,这样的身世加上天赋,怎么看都觉得鲁迅会有一个不可限量的光明前程。然而,命运绝不会一直这样一帆顺风。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介孚被捕入狱,父亲重病在身。一座楼宇突然没了支柱,一夜之间家道中落。鲁迅的生活有了天差地别的变化,祖父被捕,家族可能受牵连。鲁迅只好与一家在乡下避难,每每出门为父亲买药,鲁迅都会遭到别人的冷眼。嘲讽的人常说:那不是公子哥儿吗?以前扬眉吐气的,现在咋沦落到这个地步来了?对于这些,少年鲁迅只能默默忍受。

1896年,鲁迅的父亲因病离世。自那时起,他们一家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更加拮据,遭受了更多的冷嘲热讽。若是外人说道也就罢了,毕竟没有血缘关系。让鲁迅感到悲戚的是,落井下石和议鲁迅家长短的人还有他自己的亲叔辈们,叔辈们并没有对年少丧父、家道中落的鲁迅更多的体恤与关照,反而屡屡想要在分房产上占鲁迅的便宜。1897年,家族的叔辈们经过开会后一致商定把又小又破的房子分给鲁迅,还让他签合同。鲁迅倍感悲戚与愤怒,他严辞拒绝了,结果立马受到了来自亲人们的呵斥与责骂。鲁迅少年时期遭受到的家庭变故与家族人的欺压让鲁迅更早地明白了世态炎凉,也对那个黑暗的社会制度和人性有了更多的反思。他曾经在《呐喊》的自序里说到,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当鲁迅的家里才势双丰时,周围人都善语相向。然而,当外在的浮华褪去时,一切虚伪丑陋才会浮现出来。

又或许正是由于这些早年的经历,才成就了这样一位伟大的文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文笔是带着对旧社会的绝望和悲怆的,却又在这些绝望和悲怆里发出了呐喊。作为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鼻祖,他有一座雕像后面,赫然篆刻着民族魂二字。他很早就看清了这种绝望,却又不断地发出着嘶哑的呐喊。怒其不争,哀其不幸,这就是民族魂的诠释吧。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我认为这是鲁迅表达的一种绝望,也是一种批判。人心的麻木与疏离,所有种种,悲欢并不相通。但,他始终用笔传达着自己的思想,一针见血,掰开揉碎了讲。他所表达的东西,血淋淋。但至少,他给世人展现了破茧的勇气。

那些过剩的人生储备:在老家和亲戚们聊天,一位本家奶奶捶胸顿足地说:那年不是说盐要涨价吗?我一下买了300袋,自己弄不了,还雇人开车给我送回来的,费老大的劲儿呢!后来,这盐没涨价,退也退不了,卖也卖不出去,留在家里自己吃,不知道要吃到哪辈子哟! 这位奶奶已年近70,...


标签: 人的  情感  并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