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百姓们对太平天国的态度是怎么从支持到反对的?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太平天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1864年,曾国荃率领的湘军攻克天京(今江苏南京),忠王李秀成率部趁乱逃出。两个当地农民抓获了他,然后毫不犹豫地将其解送到湘军军营。  太平天国最初还是顺应了民心的。实施“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给农民分田分地,政治上提倡男女平等,废除女性缠足等恶俗。中国的农民是最感恩的,他们非常支持太平天国。鼎盛时期,太平天国兵力超过100万人,实际控制区域超过23个府州,面积达到150多万平方公里,而且主要是繁华富裕...

    2024.05.06

  • 清朝时百姓为何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传教士的救济?

      光绪二年(1876年),“丁戊奇荒”席卷晋、豫、陕、鲁、直隶五省,饿死人数多达千万。山东青州的饥民开始“吃大户”—结伙占领某个富户的家,在那儿生火做饭,吃空这家再去另一家。  但饥民到底胆怯,想找个靠山。作为“朝廷不敢得罪”的存在,外国传教士成了他们努力争取的对象。曾有两个秀才赶来拜访当时在青州的传教士李提摩太,跪求他做饥民的首领,组织他们暴动抢粮。李提摩太拒绝了,因为暴动一旦开始便难以收场,将带来更多苦难。  李提摩太在山东做了一年多的赈灾工作,于1877年秋天来到灾情...

    2024.05.02

  • 为何百姓都特别害怕皇帝出游呢?他们不想见皇帝嘛?

      在古代,寻常人会选择经常出来走走,毕竟一日不劳作,一家人没饭吃。除非是大门槛的纨绔子弟,可以一辈子待在床上,有人服侍。但官员想要出门走走就比较麻烦。  清朝一个七品县令出行也要一乘官轿,两排衙役,扛着虎头牌,鸣锣开道,招摇过市。而且官做得越大,出行的仪仗就越隆重,扰民也越厉害。  如果是皇帝出行,动静更大。废帝溥仪的活动范围仅仅限于皇宫之内,他的仪仗已经很吓人了:  “最前面是一名敬事房的太监,其作用犹如汽车喇叭,警告人们早早回避。他后面是两名总管太监,靠路两侧行进;再后...

    2024.05.01

  • 两县百姓赴京上访争夺魏德深这个县令,这到底是为何呢?

      现代官员离任,审计已然成为定制。从监督角度讲,此举虽属事后监督,但毕竟是在体制内运作,其警戒作用还是毋庸置疑的。古代没有审计制度,前任官员与继任者办个简单的交接手续,即可走人。但前任官员通常都要接受一项特殊的审计—民心的审计。  隋朝魏德深,原为小吏,因为有才能,调任贵乡县长。他清正廉明,勤政爱民,施政并不严厉,辖区却十分安定。不久魏德深奉命调任馆陶县长,贵乡县的官吏和百姓闻讯,纷纷落泪,泣不成声。正式离任时,全城的人都来送行,民众号泣的声音,响彻县城上空。至馆陶,百姓欢...

    2024.04.30

  • 明朝的国姓是朱 百姓又是怎么称呼猪肉的

      还不知道:明朝国姓和猪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王朝的时候,百姓是需要避讳的。跟皇帝有关的字,老百姓是不能使用的。这样才能显示出皇帝的高贵。春秋战国时期,“朕”是所有老百姓都可以用的称谓。而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朕”这个字就一直被皇帝所独用。  在封建时代,如果地名或姓名和皇帝的名字有重复的话,这样就犯了大不敬的罪。因此那些地名或姓名都需要重新选字来替代的。我们都知道大明王朝是朱元璋一手建立的。大明的国姓是“朱”,因此凡...

    2024.04.30

  • 宋朝百姓的生活质量怎么样?他们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宋朝生活。  当我们说起宋朝来,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大约就是连年的割地赔款、靖康之耻、偏居一隅、风波亭、崖山之后无中国......看上去一无是处,活该被打倒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  然而,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真的是老百姓的悲哀吗?  明代的藏书家郎瑛曾经这样说:现在我们国家统一,也没有向外邦赔款,为什么有钱人这么少呢?"一邑之间,千金之家,不过一二",比宋朝差远啦!  在军事成就上,宋朝和明朝相比就是个弟弟,但为什么明...

    2024.04.29

  • 说说清朝百姓的生活 百姓一天都吃几顿饭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百姓,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最近这几年的清宫剧可谓是火爆整个影视圈,整个清朝从刚刚建立的起来,到最后的繁荣昌盛,甚至是衰败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电视剧进行记录和改编。上至皇太极,再到康乾盛世,到最后面的慈禧太后,层出不穷的剧集让我们更多的了解来清朝帝王之家的奢靡或者富丽堂皇,今天咱们不说皇家事,而要仔细的聊聊在大清朝的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和细水长流……  首先说下这个饮食问题,现在人们常常说一日三餐,似乎一天三顿饭是习以为常甚至是理所当...

    2024.04.28

  • 晚清时期的百姓为什么会如此冷漠 不是百姓不爱国而是统治者的问题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晚清百姓不爱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当统治者以国家为自家私产,当统治者是强加在百姓头上的征服者压迫者的时候,作为被奴役对象的老百姓肯定不会热心替这样的国家或政府卖命。——梁发芾  在梁发芾先生的《晚清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中这样写道,在鸦片战争时期,教科书总是说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三元里人民积极投入反抗侵略的战争洪流中,实际上中国的老百姓并未组织反抗,甚至出现很多帮助英军的状况。  据史料记载,英军登陆之后,当地民众主动向其出售粮...

    2024.04.28

  • 郭南为何要砍了百姓的栗子树,还说为了百姓好呢?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读书镜》中记载,明朝时郭南在常熟做知县,颇得民心。常熟附近有个虞山,那里盛产软栗,老百姓就摘了很多栗子当做土特产送给郭南。不承想,郭县令见了栗子并未笑逐颜开,倒显得非常紧张,随即一道命令甩了下来,让种栗子的百姓把地里的栗子全都拔去。这是为什么呢?  按照相关记载,郭县令这么做是因为“异日必有以此殃害常熟之民者”,意思是早晚有人会因为这栗子侵害你们。可是谁会用栗子害人呢?  答案最终由陈继儒揭晓,他在另一本书中记载了一个相似的故事。文林在浙江永嘉做官时,...

    2024.04.27

  • 仲由请百姓们喝粥,孔子听说后为何把粥倒掉?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仲由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开了私人讲学之风,因此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因为他在海内外强大的影响力,所以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一生共有3000多弟子,但成才的却只有72人,大家将他的这些弟子称为“七十二贤人”。  孔子一生注重教育,强调用儒家思想来感化别人。他的教育理念,至今仍被后世教师奉为至理名言,他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弟子们。在他的教育下,很多弟...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