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州”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九州指的是什么?

      对九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九州“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一些典籍中,当时的九州是华夏大地所划分的九个区域,只不过到了战国以后,九州中的”九“变成了一个概数,后有十二州、十三州之说,再后来州数就更多了,而所谓的九州也就成了古代中国的一个代名词,所谓九州大地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真正的九州也就只能从先秦时期的那些典籍中寻找。比如最早出现九州一词的《尚书》,还有后来的《周礼》、《尔雅》、《吕氏春秋》等,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别的典籍对九州...

    2024.09.16

  • 武则天发明的“玉女登梯”、“凤凰晒翅”都是什么?

      玉女天梯,听起来似乎是美好的,实际上却是让人胆寒的酷刑,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朝代,给全世界都留下深刻印象,但玉女天梯这样的酷刑就发明于唐朝时期,而它的发明者正是唐朝女强人武则天。  武则天作为第一个登基成为正统皇帝的女性,无疑是历史上开天辟地式的人物,但是武则天在皇帝宝座上并不轻松,因为很多人都反对她。  人都有恋旧的惯性思想,也会有崇拜英雄的情感,比如人们对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统一的秦朝就充满怨恨,纷纷要复国亡秦。  而秦朝灭亡后,汉高祖刘邦...

    2024.09.16

  • “濮议”事件是怎么回事?宋英宗最后是如何决定的?

      濮议,是宋英宗时代对生父尊礼濮安懿王赵允让的讨论,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宋仁宗无嗣,死后以濮安懿王允让之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即位次年(治平二年),诏议崇奉生父濮王典礼。侍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及司马光、贾黯等力主称仁宗为皇考,濮王为皇伯,而中书韩琦、欧阳修等则主张称濮王为皇考。英宗因立濮王园陵,贬吕诲、吕大防、范纯仁三人出外。旧史称之为“濮议”。后亦借指朝中的争议。  名分问题  英宗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向英宗提议请求有关部门讨论英宗生父的名分问题。当时仁宗...

    2024.09.15

  • 齐桓公明明是诸侯,为什么称“公”而不是“侯”呢?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爵位,我们应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有助于我们了解这段时间的历史。  众所周知,公侯伯子男是中国古达的五等爵位,而在提到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时候,有些人就要问了,齐国是侯爵为什么齐桓公称公,而不是齐桓候呢?  首先,谥号里面的“公”,是一种尊称,而非爵位。  诸侯这一级别,谥号基本统一为“公”,士大夫这一级别,谥号基本统一为“子”。然而都不代表爵位,只是一种尊称,你可以理解为“追赠为公爵、子爵”。  但史书中说法还是很严格的,比如“郑伯克段于鄢”“晋侯秦...

    2024.09.15

  • “鞑靼”的来历是什么?他们是如何成为蒙古高原的强国的?

      “塔塔尔”一名为“Tatar”的汉语译音,是本民族的自称。这一族称最早见于突厥如尼文阙特勤碑文中。该碑文东面第4行和第14行都提到“三十姓鞑靼”(OtuzTatar)。其碑立于732年,则“塔塔尔”见于记载的最早时间是732年,立于735年的毗伽可汗碑除了“三十姓鞑靼”外,东面第34行还记有“九姓鞑靼”(TokuzTatar)。汉文译名则最早见于9世纪40年代,音译作“达怛”。主要指蒙古中的一些部落。汉文史籍中曾有“鞑靼”、“达怛”、“达靼”、“达达”、“塔坦”等均系不同...

    2024.09.15

  • “曹丕篡汉”和“司马炎篡位”在本质上有何不一样?区别在哪里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曹丕篡汉”和“司马炎篡位”在本质上有何不一样,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220年12月,东汉权臣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曹操的权柄,当年十月,在曹丕的逼迫下,大汉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答应禅位,从此,长达46年的曹魏政权拉开帷幕。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公元265年9月,曹魏权臣司马昭去世,其长子司马炎成为了司马家族的当家人,次年2月,在司马炎的逼迫下,曹魏最后一位皇帝魏元帝曹奂禅让,西晋王朝从此开始。  46年的时间,曹氏家族从汉朝得来的东西...

    2024.09.14

  • 在西汉人心中,“皇”和“帝”哪一个更重要呢?

      秦以前,中原王朝采用分封制的背景,为日后的诸侯混战埋下了伏笔,各国各自为政的弊端也显现了出来,货币不通用导致无法通商限制经济发展,度量衡不一导致管理和商业的混乱,将这一切统一并按照标准严格执行的,是秦始皇。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亘古绝今的始皇帝,后世对他的解读从未停止。  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解析,从《史记》开始,都多少带了些许个人的好恶情绪。近日,一个台湾人对“秦始皇”的客观解读书《秦始皇:从现实到历史的思辨之旅》从“慕课”开始蔓延,在坊间广为流传!不少商界精英、学者、教...

    2024.09.14

  • 魏征为何说自己要做“良臣”而是“忠臣”呢?

      总管历史上的明君,每一个人都不是单打独斗的,几乎每个明君身边都有一群才能出众的贤臣,其中李世民最为明显。  在众多的中国皇帝中,有作为的不少,但在其统治的各个方面都能有所建材,发挥出超群智慧者并不多。唐太宗李世民正是这个“不多”中的佼佼者,他之所以能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生平时代,由天下大乱走向天下大治,这与他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  (图)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  唐太宗曾有一个千古流芳的比喻,他把自己比作玉石金矿,把大臣比作良工巧匠。那...

    2024.09.14

  • 苻坚建立前秦后,为什么却自称“王”而不是“帝”呢?

      我们都知道秦朝嬴政首次自称为皇帝,此后的封建王朝也将这一称号沿用了下来,那为什么苻坚建立前秦之后,没有使用皇帝这一称号,而是使用“王”的称号呢?  苻坚此人很不寻常,淝水之战只不过是他人生的一个根本转折点,是他从事业顶峰迅速跌落与晚年巨大悲剧的开始。简单地说,苻坚多半生英雄盖世,最后一年多穷途末路。  或许已经有读者注意到苻坚被史学家们称为“前秦主”,而不叫前秦“帝”、前秦“皇”或前秦“王”;为什么叫“前”秦王,它不是比秦始皇还晚么?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史上叫“秦”的国...

    2024.09.13

  • “九门提督”到底是什么官职?和普通提督有何区别?

      提督是明清时期的官职名称,到了清朝时期,提督已经是从一品了,那会不会有朋友已经好奇了,所谓的“九门提督”到底是个多大的官职呢?  明朝提督多为非正式官职,各地镇守总兵官,有时因军事需要常加提督军务、提督等衔。而到了清朝,提督一职则为常设。  提督为武职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主要负责统领一省的陆路或水路官兵。提督可以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掌管区域达一至两省,随受总督和巡抚节制,但权力极大。  清朝共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十二名陆路提督,三名水师提督,即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