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肃候死后,为何会有五国使者来吊丧呢?

      在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上诸侯林立,各国为了让自身更加强大,诸侯之间相互征伐。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之后。到了战国初期中原地区只剩下十几个国家还存在,在这十几个国家中有七个较为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  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中的一个,实力自然是不弱的。赵肃候继位以后,赵国局势其实并不稳定,周边国家虎视眈眈。在他刚继位的时候,为了扩大国家版图增加纵深防御他出兵夺取了晋国君主的封地。使得赵国国土大增,地势得以完备。周边国家忌惮赵国就策划了赵国公子赵范起兵造反。而赵肃候在出兵夺取晋国君...

    2024.02.13

  • 明朝为何要设立西厂,真实目的是什么?

      明初设立的内阁,从仁宗时开始权力逐渐扩大,内阁首辅形同宰相,可以拟诏谕,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方针大计,因而在阁臣之间展开了激烈地争夺首辅职位的斗争。  西厂的成立令汪直的权力“更上一层楼”,也令他的焰气更高。史书上记载了汪直脚下的党羽奇多,每次出府都横行霸道。此外,之前提到西厂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并不向皇帝奏请,无形之中造成了大量冤案,西厂成员也可借厂中的权力陷害异己,残害忠良。西厂所限定的侦查范围不只是北京城,而是全国各地,任何人也会成为西厂所监视、所害的对象。正如《明通鉴...

    2024.02.13

  • 朱温为何会死在自己的儿子手下呢?

      在漫长的古代史当中,以阴刻残忍著称的开国皇帝并不鲜见,而就暴虐和无耻的程度而论,后梁太祖朱温算是其中的“翘楚”。朱温生于晚唐,自幼顽劣狡诈、凶悍无赖,因此经常遭到乡亲们的鄙视。等到黄巢聚众造反后,朱温便追随他南征北战,并逐渐成长为军中的高级将领。黄巢攻取长安、僭号称帝后,进拜朱温为同州防御使,并命他防御河中节度使王重荣。  中和二年(882年),朱温因作战失利遭到黄巢的斥责、猜忌,于是便在王重荣的劝说下,转而投降唐朝,并被唐僖宗赐名为朱全忠。次年,朱温因参与讨伐黄巢有功,...

    2024.02.13

  • 唐玄宗时期为何会有兵力外重内轻的局面?

      唐玄宗时期为何会有兵力外重内轻的局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置634个折冲府,其中有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设置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开元十四年时,京师守卫改由彍骑负责。而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

    2024.02.12

  • 姚弋仲为何连皇帝都敢顶撞呢?他的下场如何?

      皇帝主宰着生杀予夺大权,讲究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脾气性情好的,一旦有人胆敢言行不恭,动他的神经,碰了他的逆鳞,轻则打屁股,重则掉脑袋,甚至会祸及全家,株连九族;暴君就更别说了。两晋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那可是出了名的暴君,性情暴躁,杀人不眨眼,连几个亲生儿子都被他用酷刑弄死了,外人有敢惹他的吗?没有。不过,你别说,还真有这么一位不怕死,敢惹他的,他是谁?他就是姚弋仲。  姚弋仲,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人,西晋末期至五胡十六国前期人物,南安羌族酋长,先后归顺于前赵、后...

    2024.02.12

  • 为何魏国打仗很少出现缺粮的情况呢?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作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却中途而死感到遗憾。历史上,诸葛亮无疑是一个神一般的人物,他谋略出众,才华过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还可以预料天机之秘密,实在不一般啊。可惜,蜀汉国力弱小,根本就不足以支持他北伐曹魏之战争,每次北伐均因粮草不济而被迫撤兵。可以说,诸葛亮北伐失败,不是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国力弱小使然。  赤壁之战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刘备集团占有荆州大部,再加上窃取刘璋益州地盘,实力不...

    2024.02.12

  • 马岱为何能杀死实力比自己强的魏延?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马岱,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马超的从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马岱为了抱紧杨仪的大腿,杀死蜀国镇北将军魏延之后,他迎来了什么下场,为何从此默默无闻?  马岱杀魏延  马岱在三国中本来是一个默默无名的武将,可是他却做了一件大事,杀死了同一阵营的蜀汉镇北将军魏延。  要说马岱杀魏延,就不得不谈魏延之死,因为小说的关系,接触不同文学作品,就会对此有不同看法,我们按照正史《三国志》中的记载,大略来梳理一下。  公元219年,刘备攻略汉中,进位汉中王,因...

    2024.02.12

  • 曹操死后,为何没有葬在洛阳呢?

      公元219年十月,已是垂暮之年的曹操,回到已荒废的帝都洛阳,下令重建北部尉廨、兴修建始殿,曹操回洛阳,不只是对自己仕途起点的回顾和对洛阳的怀念,更重要的是在为一个新的洛阳和一个新王朝奠基,而修建部尉廨、建始殿的地方就是现在洛阳东部,汉魏洛阳城故址金村附近。  公元220年初,一代巨星曹操在洛阳陨落。  曹操籍贯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谯城区),曹操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的,也就是说是在洛阳长大的,因为曹嵩长期在洛阳工作。曹嵩的养父曹腾是大太监,在宫中30多年,历事四帝,官至...

    2024.02.12

  • 黄巾起义后,为何没去益州发展呢?

      东汉末年,朝廷政治腐败,边疆战事不断,加之土地兼并严重,国势日趋衰弱,恰逢全国大旱,颗粒无收,然赋税不减,贪腐严重,怨声载道。生活不下去的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率领下揭竿而起,因起义军头带黄巾,史称“黄巾起义”。  势如破竹的黄巾军迅速遍布全国大部,战火燃至全国七州二十八郡。然而,令人好奇的是,黄巾军并不曾去号有“天府之国”的益州发展,究竟是为何呢?  在下不才,自觉莫过于以下几点:  一、起义领袖在北方。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三兄弟,巨鹿人,起义的根基在北方,自然是以此为中心向...

    2024.02.12

  • 长孙无忌为何反对李泰当皇太子呢?

      贞观后期,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发生了太子之争。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因谋反事泄而被废,李泰、李治对太子之位展开了最后斗争。  李治的礼法地位和政治实力都比不上哥哥李泰,可是贞观太子之争最后胜利者却是李治(唐高宗)。而李治获胜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舅舅、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对李治的大力支持。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李泰、李治都是长孙皇后的亲生儿子、长孙无忌的亲外甥,他们谁当太子都不会影响长孙无忌的国舅地位。既然如此,长孙无忌为...

    202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