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的皇后是谁?为何很少有人提及?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当中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在我们的认知当中,一般的皇帝虽然拥有众多的后宫嫔妃,仍会选择一人立其为皇后,交由她掌管后宫事务,不过在史书记载中却几乎看不见秦始皇立后的资料,甚至就连关于他嫔妃的事情都很少可以看见。  事实上,在历史记载当中仅有一条反映秦始皇后宫嫔妃数量的记载,为《史记‧秦始皇本纪》:在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意为秦始皇逝世后所有没有子嗣的嫔妃都被要求殉葬,死亡人数众多。  而在以前,大部分的史学家都认为秦...

    2024.05.02

  • 为何的历朝历代中,巴蜀地区造反次数是最多的呢?

      四川古称为巴蜀、益州,在唐朝称剑南道,宋朝时划分为川峡四道,故统称为“四川”。古语有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在古代,根据历史资料统计,有一个省份造反次数最多,那就是四川省,每到王朝末尾,都有四川的身影。从秦汉时期,四川地区一共经历了14次政权的更换,有过上百次农民起义造反的事件。这可能让很多人想不到,其实仔细分析,四川之所以出现造反次数多,也是有一定的原因,并非纯属巧合。  首先是四川物产雄厚。早在秦汉时期,四川便有“天府之国”的佳誉,肥饶的成都平原,风...

    2024.05.02

  • 虎父生犬子,为何张飞之子张绍想投降魏国呢?

      历史上关于张飞长子张苞的生平事迹,在正史中缺乏详细的记述,在《三国志》中对张苞的记载只有简单的五个字:“长子苞,早夭”。在古汉语中,“夭”有短命之意,“少壮而死曰夭”。至于张苞的早夭到底早到什么程度,《三国演义》中写他在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随诸葛亮二出祁山时,死于战场意外。  但实际上,张苞真实的死亡年份很可能比这要早很多。  张飞共有两子两女,同样是在《三国志》中的记载,由于长子张苞的早逝,因此公元221年张飞死后,其爵位便由次子张绍承袭。而张苞虽然早逝,但他生...

    2024.05.02

  • 武则天为何会还政于李唐呢?其实是被逼无奈

      公元696年初,契丹闹饥荒,百姓流离失所,营州老大赵文翙不仅不开仓放粮,反而愈发张狂,视契丹首领如奴仆,惹得民怨沸腾。五月,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孙万荣联手妹夫李尽忠率部杀进营州,俘虏数百唐军,取了赵文翙的性命,史称“营州之乱”。  紧接着,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任命孙万荣为主帅,策马东进。短短10日,契丹军迅速壮大至10万,随后长驱直入,进攻崇州,将龙山军揍得落花流水。  糟心的军报频频传回京师,武则天又惊又恨。堂堂武周,人马齐备,居然连吃败仗,这个脸必须找回来。于是...

    2024.05.02

  • 战无不胜的拿破仑为何因为钉子最后被俘呢?

      钉子对国王来说,堪称居家旅行的必备物品。有个国王手里缺了一个钉子,就把王国给丢了。  这个悲剧事件发生在英国。1483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挂了。他的八弟理查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哥哥一死,他立马就把俩侄子关了起来,不久两人神秘“失踪”,于是理查爬上了王位,成为理查三世。1484年,理查三世的独生子死掉了。由于他老婆不能再生了,所以原本支持他的贵族们也开始对他离心离德,转而为王位寻找其他主人。  1485年8月1日,在法国国王的支持下,流亡法国的亨利·都铎伯爵率领2000...

    2024.05.02

  • 清朝时百姓为何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传教士的救济?

      光绪二年(1876年),“丁戊奇荒”席卷晋、豫、陕、鲁、直隶五省,饿死人数多达千万。山东青州的饥民开始“吃大户”—结伙占领某个富户的家,在那儿生火做饭,吃空这家再去另一家。  但饥民到底胆怯,想找个靠山。作为“朝廷不敢得罪”的存在,外国传教士成了他们努力争取的对象。曾有两个秀才赶来拜访当时在青州的传教士李提摩太,跪求他做饥民的首领,组织他们暴动抢粮。李提摩太拒绝了,因为暴动一旦开始便难以收场,将带来更多苦难。  李提摩太在山东做了一年多的赈灾工作,于1877年秋天来到灾情...

    2024.05.02

  • 为何说朱允炆被篡位这事,朱元璋占了很大的责任呢?

      中国的开国之君,几乎个个都是“充满智慧的暴力最强者”。他们做皇帝前杀尽政敌,做皇帝后杀尽战友,可谓“十足的强人”。  但这些强人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经常会犯同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最终往往选择那些既不“充满智慧”,也不拥有“强人性格”的人接班。结果他们一死,既定接班人就遭颠覆。李渊的原定接班人李建成,被弟弟李世民干掉;赵匡胤的法定接班人赵德昭,也被叔叔赵光义逼得自杀而亡。朱元璋最典型,他在接班人的选择和扶持上,费尽心机,但最后还是遭到被颠覆的命运。建文帝朱允炆拥有无可置疑...

    2024.05.02

  • 把家事当国事,为何奕譞还能备受慈禧重用呢?

      醇亲王奕譞才质平平,没干过几件得到后人好评的事情,却一生位高权重,享尽荣华富贵。他原本是郡王,慈禧提拔他做了亲王,他的儿子(载湉)和孙子(溥仪)也先后被立为皇帝。  慈禧宠爱奕譞,原因很多。比如奕譞是咸丰帝的异母弟,后来又娶了慈禧的亲妹妹为嫡福晋,对于慈禧,他既是小叔子又是亲妹夫,是可以随时说心里话的自家人;再比如奕譞在政治上绝对唯慈禧马首是瞻,慈禧指向哪里,他就奔向哪里。挪用860万两海军建设经费修颐和园,就是他干的。不过,慈禧宠信他,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在1861年立下...

    2024.05.02

  • 明神宗为何迟迟不愿立太子,以致群臣以辞职相要挟?

      立储是封建王朝的头等大事,因而被称作“国本”。明神宗朱翊钧的皇后王氏无子,万历十年(1582年),宫女王氏生下神宗的长子朱常洛;四年后,贵妃郑氏生下三子朱常洵。明朝立储的游戏规则是:立长不立幼。神宗却有意挑战规则,欲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文官集团坚决反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明神宗才一拖再拖,迟迟不愿册立皇太子。  万历十八年(1590年)四月,阁臣联名上疏“教元子(长子)以重国本”,并以辞职相威胁,但神宗还是不予理睬。文官集团说首辅申时行不敢力争,申被迫下课,另两位请立皇长子...

    2024.05.02

  • 孔子为何要杀少正卯呢?只是因为他抢了孔子的学生吗?

      “少正卯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赢三虚。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这段话记载于《史记》。既然孔子杀少正卯这桩公案已经上了《史记》,估计这事八九不离十真实存在。  据说孔子和少正卯都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名人,两人都兴办私学,都是名噪一时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这些大家在鲁国传经布道,应该培养出多少人才啊!  然而既生瑜何生亮,少正卯和孔子是竞争对手。据说孔子的门人除了颜回,都曾经改弦易辙,拜倒在少正卯的门下。可见少正卯的学识必有过人之处,不然为啥连孔子也招架不住呢?在现代人看来...

    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