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焚书坑儒后,儒家文化是如何得以传承的?

      对焚书坑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实是无法被洗白的,秦始皇三十四年,天下早已经统一了,但是在思想文化的层面上,秦帝国还是处在分裂状态。  不仅是因为几百年割据局面,造成了各地文化的巨大差异,由于各国民风的不同,各地在思想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巨大的。  战国时期,西陲的秦国采用的是法家,中原文化的韩、赵、魏、齐、燕五国受儒家影响更深,南方的楚国受道家影响颇深。  秦朝统一过后,各地的学士依旧信奉不同的学派,他们与朝廷的价值观...

    2024.10.05

  • 汉朝之前儒家并不受重视,为什么汉武帝要独尊儒术?

      说到汉武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是一场文化盛事,各种学派之间百花齐放,对于各诸侯的统治起到了推进的作用,能够灭掉六国一统天下的秦朝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依赖了法家的思想。但此时作为封建社会中流传了两千多年主流思想的儒家并不受到重视,乃至汉朝初立时的儒家仍然不受重视,那为什么等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而不是其他学派的学说呢?  汉初“无为”,适休养生息  与历史上之前出现的贵族建立政权有着很...

    2024.10.05

  • 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为什么朱元璋要将其逐出孔庙?

      说到孟子,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独尊后,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而儒家思想作为有利君王统治的思想,一直以来都深受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喜爱。作为大明开创者的朱元璋建国后也对儒家思想非常推崇的,而且平时也非常喜欢看儒家的经典之一《论语》,这样来看理应对儒家的孔孟是有敬佩之情的。孟子能够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又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亚圣”,但却被朱元璋逐出了孔庙,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  据《明史》记载:“帝尝览《孟子》……...

    2024.10.05

  • 墨家曾能与儒家相抗衡,它渐渐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说到墨家,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1.儒墨两家  曾经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的学说和实力足以与儒家相抗衡,而在秦朝建立了以后,这一流派仿佛一夜之间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就连太史公,在记述它的创始人之时,也只用了寥寥字数。  有位民国学者曾对比评价过两人,孔子是保守派,主张拥护传统制度和礼法,而墨子追求新新社会秩序。孔子不辞尊贵的身份,优渥的条件,而墨子苦苦修行,穿衣吃食都是最朴素的,最劳苦的。与孔子不同,墨子是以独家绝技,墨守而享誉的...

    2024.10.01

  • 儒家是如何看待秦始皇的?秦始皇属于仁君吗?

      说到秦始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为什么儒家这么恨秦始皇?秦始皇是不是暴君?两个问题分别回答:  1.儒家肯定进行进行过对于秦始皇的抹黑,这一点毋庸置疑。  2.秦始皇并不是仁君。  首先谈谈第一点,儒家抹黑秦始皇  儒家抹黑秦始皇的典型案例就是对《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修改上面,此外还写了大量的史论抨击秦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作为记载秦始皇事迹最为详细和最早的史书,实际上也是经过版本更新的,《史记·太史公自叙》中说道:...

    2024.09.26

  • 汉朝时期,儒家、道家与哲学三者之间有何关联性?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东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每个时代、每个地区可能对文化的研究都不同。拿哲学来说,在中国的发展就远不如古希腊受到重视。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古代的那些文人们,整日都在研究着如何报效国家,从而没有其他的精力去研究理论知识。  但说受冷淡也不完全是这样,曾经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受到了很大的欢迎的,只不过大家的本质目的并不单纯,大多数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当时的周天子权力逐渐下降,宗法制一次次受到威胁,所以中国的政局被迫进...

    2024.09.20

  • 儒家在战国时期输给儒家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出现在哪?

      你们知道战国时期,儒家为啥败给法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但当时的政治生态还是比较公平的:对统治者有用,就会被采纳,反之就会无人问津。所以儒家输给法家,只有一个原因:不实用。  儒家与法家的目标一致,但操作方式相反  儒、法看起来势同水火,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目的:维护、强化君权。《史记·太史公自序》就对此进行过分析,儒家“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法家者“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由此可见,他们的目标出奇的一致:明确等级、强化君主至高...

    2024.09.18

  • 儒家和道家本是同源,为何却成了完全不同的流派?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术流派最为灿烂的一个时代,其中儒家和道家两派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但是两家为什么后来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呢?  易学,博大精深,传说是由周朝皇室所著,对后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中儒道两大思想体系就是由这一学术中衍生而出的,这么说起来的话,儒道两大思想其实算的上是同根而生,那么为什么它们却又各不相同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两大学说的创始人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他们着重看的是两部不同的易学典籍。其中儒学关注的是《周公·易象》,而道学的...

    2024.09.12

  • 汉朝为何选儒家思想来作为统治思想呢?

      儒家思想是自汉武帝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一个学派,在这之前是百家争鸣的,每一个思想学派都有其生存的土壤。  对于汉朝朝廷为何采用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统治思想的原因,在中国学者以及西方汉学家中一直存在争议。  有评论家指出,这是由于儒家思想中的专制思想因素受到汉武帝及其以后历代帝王的青睐,因为它能帮助巩固王朝的集权统治并为其提供合法性来源。在此,我个人认为,从现代角度出发应当可帮助我们追溯找到其真正的动因。如果我们了解了汉武帝当时遇到的挑战和客观因素,或许有助于回答这一问题。 ...

    2024.09.10

  • 儒家主张的“虚君”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个朝代做到了?

      宋朝的皇帝崇尚“垂拱而治”,就是将决策权下放到宰相,因此宋朝时期宰相权利很大。  今人大概多以为“虚君”的观念产生于英伦,其实“虚君”是典型的儒家理想,儒家所说的“无为”“端拱”“垂拱而治”“垂衣裳而天下治”“恭己正南面而已”“不下席而天下治”等,都含有“虚君”的意思。宋朝以儒立国,儒道大振,“虚君”更成为宋代士大夫的重叠共识。  (图)故宫“南熏殿图像”收录的宋仁宗像。仁宗皇帝是“虚君”的楷模,宋人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  北宋大理学家程颐解《周易》,提出...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