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的意思是什么(呆若木鸡的故事及寓意)

45baike 2022-03-03 119次阅读

很有意思,给孩子讲了几年绘本,每次都感受不一样,每天都有收获。

最近给他讲成语故事时,就感触颇多,如果挑出来一些去写,可以写个系列。感觉我们的童年过了个寂寞,跟现在孩子比,我们那时候真的弱爆了。

其实有很多成语寓言故事,都会慢慢发展的和古代不太一样,因为见识与眼界发生的变化,自然很多理解也有了偏差。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被误解的“呆若木鸡”。

01

故事的详情是这样的:

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做纪渻子的人,替齐王训练斗鸡。

十天以后呢,齐王就问他,“鸡驯好了没有?”

驯鸡的人说,“大王,因为鸡还在虚张声势,而且有狂傲的样子,所以还不能斗。”

过了十天,齐王又问,纪渻子说:“不行。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又过了十天,齐王又来问纪渻子,他回答说:“不行,还是怒目凝视,有盛气凌人的态度。”

再过了十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想到纪渻子却回答:“大王,差不多了,因为鸡听到敌人的声音没有反应,看上去好像一只用木头做的鸡,这时他的斗志已经达到完美的境界,其他的鸡没有敢应战的,一看见它就吓得败退了。

我相信你读完故事原文,一定会想之前自己的理解怎么和这个故事意思完全相悖?

02

这里的“木鸡”之“木”,并不是“呆滞”的意思,是“拙”的意思,很有老子“大巧若拙”的意味。

这个“拙”是如何养出来的呢?前十天去掉骄矜之气,之后十天做到不被外物所夺,再之后做到不动心,最后去掉“斗鸡之势”,可谓老子之“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

到了这个境界,已经精神内守,不为外境所夺,与道合一,以无斗之心斗之。

这个故事也被收进了《庄子·达生》这本书里。在庄子看来,越是无用的东西,越有用。

其实这点跟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故事是在告诉我们大智若愚的道理,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可能表现得会有点愚钝。

所以在古代,“呆若木鸡”这个成语不仅是形容斗鸡训练有素的最高境界,还形容人镇静自若、态度稳重,是一个褒义词。

而我们现代理解的这个词确是一个贬义词,你去百度查阅的时候,都这样解释:死板板的,好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03

随着时代变迁,词意完全改变,但是反过来想想,原文意义的深度,本就是你用现象是无法解释和理解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去看一些人事物的时候,也不能单纯地去从外相而定,其背后的深意,真实的东西又是什么呢?是需要用心和神去领会的,但它字面意思也有它的道理。

孩子的读物,还原了最真实的内容,是为了给每一位读者传达最初的内容,可以让每个人思考出不一样的、适合自己的逻辑。

所以我在和孩子交流阅读时,尽量做到不干扰。

不论我们输入什么内容,不是它的数量,关键在于每个人的吸收和自己的主动思考。

在读完这些和现代词意不一样的词语时,我会给孩子把现在人的理解也分享出来,但从不强加给他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课堂里,有标准答案,而我们回到家,看课外书或去外面与人相处,我们不去定义任何的东西是怎么样的。

你的理解、你的思考是基于你自己的经历和学识来的,无关对错,只要相应、只要自己能够更好地发展,就OK

很开心无论每次自己看书、学习,还是陪伴孩子阅读、做游戏和其他事情,都能自我思考出很多东西,并且孩子也会把他的思考分享给我。

而我再进行输出,这样做个很有效的闭环,反而成了我成长的助力器。

呆若木鸡不论它的木是最高境界还是笨拙,我们都能从其中感受不一样的理解和智慧,因为不论孩子还是自己,又多了一次自我思考的机会。

其实成长融在生活的点滴里,无须刻意,它是自然发生的。


标签: 呆若木鸡  意思  是什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