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解离和情感剥离

45baike 2023-12-15 40次阅读

情绪解离和情感剥离

  夏季是公共交通性骚扰的高发期,我们以“地铁骚扰”、“地铁猥亵”、“公交骚扰”、“公交猥亵”为关键词,爬取了百度新闻、知乎、豆瓣三个媒体平台上的相关信息,时间跨度为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9日,共获得有效数据3796条,而后试图对发生在地铁与公交车上的性骚扰事件加以分析。

  数据分析发现,此类事件在夏季频发,大城市相对高发,以摸、蹭等侵犯动作为主,案例受害者多为女性,但其中也不乏女性侵犯男性与同性间侵犯。另外,旁观者与受害者的沉默或会在一定程度上纵容性骚扰行为,受害者、旁观者、警力、交通管制平台等都可采取不同的预防举措。

  公共交通性骚扰事件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随着天气转热,发生频次也不断上升,夏季公共交通性骚扰数量达到了全年的42.3%。

  在一天之中,发生公共交通性骚扰事件最高频的时段是早高峰(7:30~9:30)和晚高峰(17:00~19:30),这两个时段的地铁与公交车厢人流量较大,站点内较为拥挤,为施害者实施性骚扰提供了可趁之机。

  从公共交通性骚扰的地理分布来看,通过百度新闻和知乎、豆瓣暴露出来的发生频率排前5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情绪解离和情感剥离、广州、南京、上海和深圳。

  在发生频率最高的前五个城市,有四个出现在了2018年中国城市人口 TOP10 榜单中。大城市较高的流动需求及经济水平使其公共交通网络普遍较为发达,交通客运量大,人口基数大且构成较复杂。

  根据五个城市发生性骚扰事件的高频线路与站点标注,人流量较大站点成为了性骚扰事件频发的“重灾区”情绪解离和情感剥离。例如南京1号线号线号线号线交叉的奥林匹克公园站等换乘站;深圳北站、天河客运站等交通集散中心;北京的传媒大学站、广州的大学城南站等高校聚集地。

  在实施性骚扰时,施害者做的最多的行为是用手对受害者身体进行摸或蹭,其次是用顶蹭受害者,还会有施害者对着受害者做出暴露、等行为。

  根据施害者年龄分布,从小学生到八十多岁的老人,都有可能成为性骚扰的施害者,但是,施害者仍以18~39岁的青年人为主。这意味着大多数受害者面临的都是男性青壮年施害者,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较易陷入“虎口”般的险境。

  施害者中有极小部分为女性,她们也同样以摸蹭、顶蹭等方式进行施害,与女性受害者普遍呈现出的害怕、愤怒等情绪不同,这些数据中的男性受害者的主要感受为尴尬与无奈。

  另外,有极小部分案例为同性骚扰,以“男-男”同性骚扰为主情绪解离和情感剥离。一名来自广州的男性网友分享了自己在地铁上遭受一名“猥琐中年男人”摸的骚扰经历,他直接大声地吼了回去:“别摸了!”另一名来自北京的男性网友也“吐槽”自己在早高峰遭受了某男子紧贴臀部进行摩擦的骚扰行为,而他选择了默默躲开、换到了别的位置。

  当受害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被性骚扰的经历时,总有旁人持有“只是摸了一下而已”的观点,认为在公交或地铁上被“摸一下”、“蹭一下”不是什么要紧的事,甚至认为这是对受害者魅力的证明。

  然而,对于绝大部分当事人来说,遭遇性骚扰后会有害怕、愤怒、恶心、羞耻、委屈等强烈的负面情绪,甚至会留下长久心理阴影,“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一个人坐地铁”。有受害者表示,在遭遇性骚扰侵害后自己一度“哭到崩溃”,也有人“一整天都心神不宁”,还有相当一部分受害者会因为自己当时没有反抗而感到后悔。

  注:本词云图选取总数据中包含受害者情感信息的369条,词语大小与受害者表述所用词语出现频次一致

  不过,这些“老虎”们真的那么“凶残”吗?数据显示,在发现自己受到侵害后,绝大多数受害者会通过斥责、打等较为激烈的方式进行抵抗。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受害者会采用换位置、用随身物品阻隔、眼神威胁等不为其他乘客所知的方式躲避侵害,这两种反应在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及时制止施害者,使他们逃跑或离开,成功击退“纸老虎们”。但因本文分析的是受害者自我报告出来的反应,实际情况下,受害者反抗的机率可能远没有这么乐观。

  而另一半采取不为其他乘客所知的方式躲避侵害的受害者,以及几乎所有沉默没反应的受害者都会被持续侵害,忍气吞声只会让“纸老虎们”更加猖狂。另外,案例中也有旁观者认为,“如果自己站出来了受害者却依然保持沉默的话,会感到很尴尬。”

  据本次数据抓取统计,害怕报复是受害者选择沉默和忍气吞声的最主要原因,由于性骚扰施害者主要为男性,具有身体优势,多数女性受害者表示担心反抗会造成施害者的武力对抗反而伤害到自己。2016年7月,南京一名女子在公交车上遭到性骚扰,当她下车与骚扰男子理论时,该男子对她拳打脚踢,一直从站台打到人行道,并砸坏了她拍照留证的手机。类似的案例和报道并不是少数,所以受害者在遭受侵害时会对其反抗后的人身安全产生担忧不无道理。

  另外,害怕没有人站出来支持自己也是一大原因。沉默的受害者会担心,如果自己发声后,旁观者冷漠旁观,自己将处于孤立无援的局面,甚至会陷入更糟糕的困境。

  的确情绪解离和情感剥离,旁观者在性骚扰案件中举足轻重。在来源百度新闻的数据样本中,在有旁观者直接或间接提供帮助的情况下,报警率高达100%;而在受害者没有报警施害者仍然被依法拘留的样本中,旁观者直接或间接提供帮助占比达到了57.8%。正如部分受害者所害怕的那样,当旁观者都选择视而不见时,受害者将更难发声,性骚扰更容易在黑暗与恐惧中被纵容和姑息。

  根据受害者性别比例分布,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受害者为女性。据前文受害者不反抗的原因分布,在不反抗原因中我们还看到了社会对女性的“羞辱”;女性面对性骚扰事件的恐慌、害怕、弱势以及对于应对该类事件的措施缺乏了解,这些原因也阻碍了她们在性骚扰中的反抗与维权。而如今社会中既有的性羞耻观念、针对女性被侵害时的受害者有罪论让她们一方面感到羞耻,一方面也会怀疑是否是自己的过失导致其成为性骚扰的受害者。

  在遭遇侵害后,有多少受害者会选择报警呢?根据百度新闻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报警的比例高达79.44%,但是豆瓣和知乎的数据则大相径庭,受害者报警的比例仅为1.69%。根据两者数据对比,受害者在遭遇公共交通性骚扰后选择报警的比例远不如媒体报道的这么高,且社交平台上基数也更大,媒体报道只是冰山一角,它背后不仅有在社交平台发声的人,还有更多未曾出声、默默忍受伤害的受害者。

  为什么受害者不报警?“没有证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抓了也关不了几天”是受害者不报警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在报警处理的案件中,施害者多被处以治安拘留的惩罚,时长为3~15天不等,仅有少数施害者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以上。在一般情况下,猥亵行为将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条的规定,处5~15日拘留。公共交通性骚扰事件的频频发生与惩治力度过轻不无联系。

  同时公共交通性骚扰具有隐蔽性,受害者举证艰难。因此,在冒着更大风险进行抵抗和沉默不语中,受害者会更倾向于选择后者,只有通过完善法律规定和加大打击力度,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者、减少公共交通性骚扰。除此之外,设立专门的性骚扰投诉渠道和处理负责人更方便受害者站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通过对本次所抓取数据的观察发现,在多个地铁性骚扰案件中,即使事发后几天才关注到事件,警方通过监控视频和摸查找到施害者并逮捕的可能性也很高,监控视频同时还能作为有力的证据。因此地铁和公交进一步完善监控设施,实现车厢内、站台监控全覆盖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在警方到来之前,地铁、公交的工作人员应及时为受害者提供帮助,立即控制施害者,协助受害者保存证据并报警。地铁、公交运营部门可通过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处理意识和能力。

  旁观者可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出手相助,或者通过拍照留证等方式帮助受害者维权,在受害者寻求目击证人时也应勇敢站出来。在受害者未发现的情况下,旁观者也可以选择“假装路过以岔开受害者和施害者”或者“和受害者换位置”等不易被施害者怀疑的方式提醒和保护受害者。事后提醒或者网络曝光等行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可能的受害者警惕公共交通性骚扰。

  受害者在制止性骚扰行为时,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向公交车的司机情绪解离和情感剥离、安保员或者地铁附近的安保和巡逻等投诉是较为安全的求助方式,不仅可以保障人身安全,还可以最大程度控制住施害者。如若条件有所限制,可以采取躲开施害者后立即报警或向附近乘客求助的方式,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和防止施害者逃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拍照等方式留下证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标签: 情绪  解离  情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