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发动机有积碳(汽车积炭严重会有哪些表现)

45baike 2022-06-04 76次阅读

发动机积碳的产生是因燃油中的不饱和烯烃、胶质和颗粒物在高温状态下产生,为焦灼状物质,形成后随着发动机频繁的启动运行与长时间熄火,从而出现非常强的附着力。


积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燃油或天然气不能充分燃烧,包括柴油也不例外,而造成不充分燃烧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做功的时间太短,进气的氧浓度又偏低(不宜过高);在短暂的时间内无法做到让燃油“烧尽”,所以积碳总是会出现的,即便热车时也不例外。

冷启动发动机到水温达到90~100℃的过程叫做“热车”,该过程中ECU会加浓喷油导致空燃比失调,燃烧充分性会比较差,这一阶段会产生更多的积碳。

那么积碳是不是可以按照时间或者里程数来判断积累的程度呢?

时间和里程都不是判断积碳的参考因素!很多车辆开了5~10万公里也没有什么积碳,有些车一年就会出现大量的积碳。

造成差异的原因不是发动机的技术水平高低,主要在于用车过程中是否有原地热车的习惯,因为积碳的产生主要是“启动后的热车过程”。

积碳是可以“即时清理”的,但还是先了解严重积碳的“症状”吧。

  1. 动力减弱

  2. 油耗升高

  3. 怠速共振

出现这三个状态发动机大概率是积碳严重了,因为汽车使用的内燃机是四冲程机,每个步骤使用的系统都会受到积碳影响。

  • 1冲程进气喷油,喷嘴堵塞影响燃油雾化

  • 2冲程压缩蒸发,活塞顶部积碳影响压缩比

  • 3冲程点火做功,火花塞积碳影响点火强度

  • 4冲程排出废气,排气系统堵塞影响进气效率

积碳的形成后会附着在各个位置上,上面只是个概述。

比如积碳附着在喷油嘴会让应该雾化喷射的油珠变大,标准喷孔可以让油珠粒径低至10微米,某些喷孔堵塞后就有可能让油珠粒径加大,或者因高压导致喷射油珠严重湿壁,这会造成燃油蒸发和燃烧效率降低。

同时火花塞积碳又降低了点火强度,这就等于“雪上加霜”了,最终一次做功转化出的扭矩大幅减弱,扭矩×转速÷9549≈功率,功率×1.36≈公制马力,动力就自然变差了。

动力变差就要拉升转速去提升功率,转速高则动力差;而上述因素都会造成扭矩下降,包括节气门和进排气门积碳对进气量的影响也会造成扭矩的下滑,排气系统则是三元催化器或颗粒物捕捉器堵塞,导致尾气不能顺畅的排出从而造成无法有效吸气。

(不同气缸积碳程度如有差异,各个气缸交替做功输出的扭矩有较大差值,发动机就会出现抖动)


积碳如何预防?

第一节讲了积碳严重的症状,有这些问题则需要去检查积碳;如果不想积碳则首先要避免长时间高频率的原地怠速热车。

如果因环境温度过低,不得不原地热车等待使用暖风,或者是因适应无级变速器而被迫原地热车的话,热车后要记得“拉高速清理积碳”。

这里所谓的高速不是指车辆去“跑高速”,而是要“拉转速”,很多老司机对于这个描述都理解错了。

即时清理积碳的有效方式为“高压气流”,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进排气压力吹走积碳;但是在积碳附着力太强的时候就没有用了,只能在积碳形成的初期去清理,这也是热车后基本不增加积碳的原因。

因为热车后产生的积碳少、正常行驶的排气压力可以清理掉。所以在原地热车后就要拉几次高转速,看似费油但只要合理控制滑行距离,这种驾驶习惯会比低速蠕行更省油。

最后需要了解的是如何清理严重堆积的积碳,建议方式有两种。

  • 拆卸清理

  • 喷砂清理

一般严重积碳的位置只是节气门、火花塞、喷油嘴和三元催化器,这几个零部件都很好拆,看一遍操作就能学会;只有位于底盘的三元催化器需要开上举升机才能卸下来,而且熄火后的温度会非常高,一定要注意防止烫伤。

那么既然能拆卸清理,为什么还要用看不清效果的压力瓶配合溶解剂清理呢?这种方式并不伤发动机。

喷砂是近期比较流行的方式,简而言之就是用高压气配合碎核桃壳,打磨掉各个零部件和机体内的积碳;这个操作需要更多的拆卸,需要专业的操作,但常规操作也不会损伤发动机。

关于积碳的问题了解这些就好,其实积碳总是会出现但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驾驶风格比较激烈且没有原地热车的驾驶习惯,车辆开到报废基本都不用关心积碳。

不过即便发动机没有积碳也可能出现不规则或规律的怠速共振,因为连接发动机和车架的“机脚”是会老化、损坏到报废的。

内燃机运行中会产生相当强的振动,发动机如果直接固定在车架上则会很容易出现明显共振和噪音,而且一定会损伤车架。

所以需要通过具备减振功能的机脚来连接,机脚里的机脚胶是个填充液压油的橡胶块,合成橡胶是一定会老化的,老化后就会开裂漏油导致机脚失去减振作用。

正常四缸及以上内燃机的机脚可以用5万公里左右,三缸机有可能1~2万公里就会明显老化,所以在发现车辆怠速共振却查不出故障点的时候就要去看看机脚了。


标签: 怎么  判断  发动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