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感有哪些

45baike 2023-11-22 37次阅读

人的情感有哪些

  居民对地方的情感如何影响其态度与行为一直是作者关注的研究领域。在一次调研中,访谈对象的一句话引起了作者关注,“我身边的人都是马拉松的志愿者人的情感有哪些,都在为这个城市、这项活动付出,我不参加感觉不太好!”在作者的追问下,访谈对象表达了个人的真实想法:自己对于这座城市的感情一般,但迫于周围同学的看法,才选择为城市的重大活动提供志愿服务。针对“行不由衷”这一现象,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书籍资料,从《中国人的心理》《如何理解中国人: 文化与个人论文集》等著作中找出了可能回应此现象的理论线索: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情感内涵不仅包括西方学者认为的由经验所产生的自发情感(真有之情),同时也包括人伦中隐含的义务之情(应有之情),正是由于这种义务之情才使得中国人做事会更多考虑社交场合与社会关系的影响。推而广之,是否因为人们对地方有义务层面的应有之情,才会出现前文提及的“不深爱此地,却依旧为此地奉献”的现象。为此,作者想探究中国人对地方的情感构成和内容是什么?是否包含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中国文化背景下人-地情感关系的内容这一问题浮出了水面。

  与此同时,作者也在思考居民与游客互动的问题。作为旅游发展中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居民行为影响着游客在消费过程中的旅游体验。“社区景区化”的出现更增加了居民与游客互动的机会,如杭州市珠儿潭社区自 2005 年成为首批社会资源国际旅游访问点以来,居民与游客一起逛超市、下象棋的“杭式”生活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近年来,“珠儿潭”旅游模式备受游客追捧,主-客价值共创现象日益普遍。实践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理论回应——居民以何种方式与游客共创价值?居民对地方的情感如何影响主-客价值共创意愿?

  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与理论推演,构建了旅游地居民的地方情感对主-客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提出了居民对地方的情感通过主-客情感团结影响主-客价值共创意愿的关系假设。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为了解居民对所在地的情感状况及对游客的真实想法,作者对来自天津、兰州和海口等多个城市的居民开展了半结构化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了文本分析,归纳了旅游地居民对地方情感及主-客价值共创意愿的维度构成。定量研究方面,作者委托问卷星公司进行问卷数据收集,在样本库中针对全国范围内旅游地居民开展随机调查,共有125个城市的327位居民参与了此次调研。本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检验,分析了旅游地居民对地方的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对主-客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以及情感团结的中介效应。

  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居民对地方的情感由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两种情感构成,前者指人与特定地方建立的积极情感联系:如热爱、依恋和认同等积极的情感;后者是居民受社会文化秩序规范的影响,从而对地方产生义务上的情感。第二,居民对地方的情感是情感团结的重要驱动因素,居民对地方的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对主-客情感团结的3个维度,欢迎游客、情感亲近、同理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旅游地居民与游客的情感团结能够提升其与游客价值共创的意愿。居民与游客的亲密度越高,在与游客的互动中越倾向于投入资源以满足游客的价值体验需求。第四,应有之情作为驱动主-客价值共创意愿的主要力量,在其中发挥着比真有之情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中国本土意义的情感成分应有之情对居民的行为意愿具有更强的效力。

  理论贡献:第一,从本土化视角创新提出了由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组成的中国居民对地方的双层情感结构,丰富了人-地情感关系的内容内涵。第二,从情感视角提出地方情感和情感团结对主-客价值共创的影响作用,论证了地方情感的双层结构理论以及情感团结理论是研究价值共创的理论工具,深化和扩展了价值共创研究理论。

  徐彤, 白长虹, 陈晔, 等. 中国文化背景下居民地方情感对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研究[J]. 旅游学刊, 2021, 36(5): 29-41.


标签: 人的  情感  哪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