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指的是哪三线(三线建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45baike 2022-05-21 71次阅读

“三线建设”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毛泽东为了满足备战的需要而实现的一项建设重点转移的战略布局,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国家建设重点布局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调整过程。

三线建设区域示意图

一、什么是“三线建设”及其基本布局

由于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以后到60年代初期,我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无论从国家战争防御的角度还是国家经济平衡发展来说,都需要进行调整。

从国家安全角度来说,这种工业布局很不合理,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在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覆盖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及其武器的覆盖范围以内。

所以,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基地将遭到严重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很快就会陷入瘫痪。

中国三线建设示意图

所谓“三线”一般概念是指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一线”范围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三线”区域包括川贵云陕甘宁青等西部省区及晋、豫、湘、鄂、粤、桂等省区的后方地区,共13个省区;

“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其中川、贵、云和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的腹地俗称“小三线”。用区域概念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三线地区”实际就是除新疆、西藏之外的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山区三线建设第一线

为加强战备,从1964年开始,中央决定建设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

二、“三线建设”的全面展开

加强三线建设,是党中央、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战略决策,这样决策的制定,不仅是为了满足当时的战备需要,也有利于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

三线建设于1964年大规模展开,但在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三线建设受到很大冲击,不少建设项目项目处于停顿和半停顿状态,有些项目在勉强维持之中。

在三线建设工地劳动的妇女

1969年以后,随着国内形势相对平稳,特别是当时出现了严峻的备战局面,三线建设又重新大规模、高速度地展开。

1969年二三月间,全国召开的全国计划座谈会通过《1969年国民经济计划纲要(草稿)》,要求大力加强国防工业、基础工业和大、小三线建设。

“四五”计划草案以“备战、备荒、为人民”“要准备打仗”和“用打仗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为指导思想,要求集中力量加快大三线战略后方的建设,力争在1975年建成部门比较齐全、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强大的战略后方。按照“四五”计划精神制定的1970年、1971年计划,也突出地强调了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西乡铁路工地

1970年计划安排的大中型项目,三线地区占60%左右;全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三线地区占55.3%。1971年,计划用于大三线建设的投资,占全部预算内投资的55%以上。

从实际投资状况来看,1969年国防工业投资较上年猛增1.36倍;1970年至1972年三年间,国防工业投资达91.23亿元,占同期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16%左右。这三年是1949年至1985年36年间国防工业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比重最高的三年。

金沙江畔的攀枝花

由于1969年以后出现了紧张的战备气氛,我国的三线建设出现了继1965年以来的又一次高潮。1969年3月,连接我国中南、西南地区的重要铁路干线由湖北襄樊到重庆的襄渝铁路动工兴建。

9月,第二汽车制造厂在湖北十堰市开始大规模施工。11月,由河南焦作至湖北枝城的焦枝铁路动工兴建。1970年5月,从湖北枝城到广西柳州的枝柳铁路动工。

7月,纵贯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成昆铁路通车。1972年4月甘肃西北铝加工厂建成投产。11月,株洲至贵阳的湘黔铁路通车。

奔赴三线建设第一线的职工

三、“三线建设”投资知多少

从1965年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2919.7亿元的43.5%;

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119.4亿元,占同期全部国家预算内投资总额2489亿元的45%;工业基本建设投资767.6亿元,占同期全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16084亿元的47.7%。

同期三线地区重点建设的8省共计完成投资112.9亿元,占三线地区全部投资的87.7%,其中工业基本建设投资670.6亿元,占三线地区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87.4%。

三线建设誓师大会现场

1967年至1975年间,三线地区的11个省、自治区全民所有制工业固定资产总产值,在全国全民所有制工业固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由1965年的32.9%上升到35.3%;

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23%提高到2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三线地区主要工业品生产能力多数已占全国的30%以上。

参加三线建设的广大工人、干部、科技人员、解放军官兵和民工,坚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条件极其困难的环境中,排除文革动乱干扰,战胜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修铁路、建工厂、开矿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三线建设工人在工地上包饺子

三线建设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建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战略后方基地,实现了中国工业布局的纵深化,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分布的不平衡分布格局,为以后解决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进行西部大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过分突出备战因素,忽视经济建设规律,投资比例不协调,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比例失调;过分强调“靠山、分散、进洞”原则,导致投资效益差,浪费情况严重,遗留一些问题。

三线建设第一线工人在吃饭

三线建设的伟大决策,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据统计,在建设高峰时,投入人力达到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

三线建设决策之快,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投入之多,动员之广,行动之快,工人积极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它最终实现了我国生产力布局向西推进,对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平衡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标签: 三线  建设  指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