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歼灭多少日军(日军在百团大战之后有多惨)

45baike 2022-05-17 84次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在华北敌后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和反“扫荡”战役,本身计划参战20个团,最终有105个团共同参加,因此被称之为“百团大战”。

这一战我军共和日军进行了1824次战斗,累计击毙敌军20645人,可是华北日军司令部却声称在百团大战中日军仅战死2010人,战伤3359人,这比八路军公布的歼敌数字整整少了18635人,这一万八千多人到底去哪里了呢?

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翻了国民党和日本的暗中谈判,以力挽狂澜之势挽救了新中国。仅就这样的结果来看,这场战役怎么看都打得很值,可是为什么彭老总却认为应该再推迟半年再打呢?

此前彭老总曾在《自述》中讲道:“没有估计到日本法西斯打通粤汉路,是为了便利进行太平洋战争。

如果当时看破了敌人这样的战略企图,那就再熬上半年时间,或者等敌人进攻长沙、衡阳、桂林以后,兵力更加分散时,我军再举行这次大规模的破袭战役,其战果可能要大得多,其意义也要大得多。”

不否认彭老总认为再隔上半年打百团大战,这是有诸多战略考量在的,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百团大战客观上减轻了当时日军对蒋介石的压力,起到了援助蒋介石的作用。

但是要从当时的形势来看,百团大战那是势必要发起的,容不得丝毫延误。

从国际形势上看,1940年德国横扫西欧,英、法相继溃败之后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支持中国抗战。美国相距甚远,表面上说是保持中立,但其实私下一直都在向日本售卖军火,支持日本继续作战。

德国虽然一开始对日本侵略中国十分同情,可是为了自身利益,还是停止了对华售卖军火,甚至利用这么多年在中国的根基,游说蒋介石向日本投降。

苏联因为彼一时自身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和中国的关系相淡了很多,也逐步降低了援华力度,开始尝试和日本进行接触。

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1940年5月18日,日本通过了《以昭和15、16年为目标的处理中国问题策略》

简单归结起来,就是在1940年底准备加强各方面的谋略、战略,促使中国被迫投降。

日本考虑将主要的工作放在与蒋介石的谈判上,想要诱惑老蒋投降,正面战场上仍保持与国民党厮杀,但实质上和蒋介石在暗中进行谈判,商讨投降后的利益问题。

不仅如此,日本在国际上也给英美各方施力,并最终切断了中国西南方向的国际运输路线。之后又和法国达成谈判,全面封锁中越边境,同年7月16日,英国停止对中国售卖军械弹药、卡车、汽油等各种军事物品。

在西南的交通路线被切断之后,中国就剩下了西北这一条国际运输路线,因为线路太少,输送物资直接少了一半,本来中国就十分贫困,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开始变得更难。

就国内形势来讲,在日本的全面进攻之下,国统区很多人对抗战的态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甚至在南京成立了伪机构公开降日。

虽说此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美势力还未表态,但是已经有了消极抗战的情绪,在山西、河北、山东等地与我抗日武装发起多次冲突,向日本妥协之意溢于言表。面对这样的局势,中国共产党十分担忧,若是汪精卫、蒋介石一同投降后果不堪设想。

1940年7月7日,我党发表《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特别指出日本“企图用封锁我国际交通线,向我正面进攻及举行天空轰炸等加重压力与加重困难的办法,达到其逼迫中国投降之目的”“现在是中国空前投降危险与空前抗战困难的时期,我们应该加紧团结起来,克服这种危险与困难”。

此时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取得一次空前胜利,能很好的鼓舞士气,坚定全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在正面战场上停止了进攻,开始修养调整。之后为了将华北培养成一个战略基地,日本开始加紧推行“华北治安肃正计划”,准备不断压缩八路军的生存空间,促使抗日武装无法存活下去。

1940年初,华北日军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围剿进一步加紧,发动军事进攻的同时,还叠加“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主要是为了迫使八路军各个据点之间的联络被割裂开来。

对于日本发动的囚笼政策,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讲道:“日军强化交通的目的是企图对我大块根据地,用据点、铁路、公路构成网状,把抗战军民缠绕起来。打一个比喻来说,敌人要用铁路为柱,公路作链,据点作锁来造成一个囚笼,想把八路军民装进里边去,凌迟处死。”

随后,朱总司令正式对各兵团指挥官发布指示:“日寇现在正拼命修筑道路,此种阴谋若不积极求得阻止与粉碎,待其完成,将会予我坚持敌后之抗战以极大困难和不利,各兵团首长应就当前实际情况,确保有效之对策,予以破坏”。

接到任务之后,八路军准备摧毁日军的中心据点正太铁路。我军先对正太铁路附近的地形地貌、铁路沿线、敌军实力等一些情况做了侦探,当确保数据绝对真实后,105个团开始做作战部署,之后动员当地群众力量,向正太铁路发起进攻。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打起,这场大战历时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为主动进攻阶段,中心任务就是摧毁正太路交通,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日军的主要战略据点,最后一个为反扫荡阶段,应对日军的报复性“反击”,前前后后打了三个多月,最终以八路军取得最终胜利告终。

这场战役将日军的交通线全部破坏,并摧毁了日军的重要据点。

有战后统计结果显示,我军共歼灭敌军两万余人,破坏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公路1502公里、铁路474公里、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且这一时间华北日军的交通以及通讯全部进入瘫痪状态。

然而较为意外的是,对百团大战的士兵死亡数据统计,日本和我们的完全不一致,尽管他们承认这一次袭击,十分出人意料,损伤巨大,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线路恢复到正常状态。

但日本司令部公布的伤亡数据却显示在百团大战中日军共战死约两千人,和八路军的统计数据相差18000人还多,这中间是哪里出了问题?

事实证明,日本的自欺欺人能力简直无人能及,为维护“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他们竟然在统计数字的手法上做了手脚,促使伤亡人数大减。

其一,只做当场战死的士兵统计。这也就代表着不治而亡亦或是因为医疗事故死亡的士兵都不在日本的统计范围之内。就像是在百团大战中,日军第2旅团遭受了八路军的沉重打击,损失惨重。

但是旅团公布的战死数字却只是个位数,凭借这样的方法,日军一个月不过也就战死几十人,最终并未有多大“阵亡”倒是也可以理解。

其二,对借调部队的伤亡不予统计。与日军的第2旅团一样,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也是八路军的重点攻击对象,在战斗中冈崎大队归属第4旅团指挥,可是在诸多士兵阵亡,最后做死亡统计时,混成第四旅团并未将其统计在内,这些战死的日本士兵就像是自己消失了一样,不为后人所知。

就这样的例子都是举不胜举,“精明”的小日本使用这种伎俩都成为了一种常态,那么为什么日军要这样做呢?背后到底有何目的?

为了巩固自己的军国主义。在日本,军人是不能失败的,他们奉行的军国主义思想不允许他们失败,所以即使在真相面前,他们也不愿意承认。

百团大战中日军损失惨重,可是在他们眼里就是中国死伤无数,自己几乎毫发无伤,凭着这样的说辞让不知真相的日本士兵了解“情况”,待信服之后就会更加卖力的为日本天皇效命,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但其实这一切都是日本当局的骗局,这些信奉军国主义思想的人,最终了解真相之后,都会发起反抗,导致政局混乱罢了。

为了稳定军心。日本在侵略中国时,发起的战争并不光明,本身就是打着“解放中国”的幌子,不是什么荣誉之战,若是再节节溃败,这样就非常致命。当中日开打之后,如果日本真实的公布死亡人数,这样就会使得日军士气大减。

一场战争可以输,但是士气不能输,否认的话,后续的战争就无法继续跟进,小日本是准备攻占我中国全境,并非只是想拿下华南亦或是华北。

所以他们一定不能丢掉作战心态,也就是出于这种考量,日军才会把大败改成小败,把损失惨重改为损失一些,只有这样才能麻痹自己的士兵,让其继续作战。

为了减少抚恤金的发放。既然是要做戏,势必要做全套,假设说在战斗中有很多士兵牺牲,这就意味着要发放很多抚恤金,这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为了尽量减少财政支出,日军就会谎报战死人数,而那些在战争中阵亡的士兵,多以意外身亡的理由上报。

虽说意外身亡也要支付一定的补偿,但是和战死沙场相比,这笔补偿要比抚恤金少得多。

基本上日本的每一次大战都会这样做,虽说会令将士们心寒,可是日本当局并不在意,因为武力镇杀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恰恰也正是因为这样,日本内政极具动荡。

尽管这次百团大战的数据日本做了手脚,但是这仍旧无法掩盖我军给日军造成了重要一击,从现实角度来讲,百团大战削弱了日本军事实力,缓解了国民党在战场上的压力,同时也为后续抗日取得战争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年日本在侵略我国时,满嘴都是谎言,不管是出征的人亦或是国内的士兵,一直都活在高层的骗局之中。打着正义的旗帜,是自己为了来帮中国实现统一,为了解放中国全境,其实都是为了一己私利,无恶不作的小日本,永远不值得被原谅。


标签: 百团大战  日军  歼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