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为何给刘据谥号为戾(汉武帝戾太子刘据)

45baike 2022-05-01 85次阅读

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被迫自尽,这是汉朝以来最大的一场冤案。当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当了皇帝之后,却并没有为当年刘据的冤案翻案,并且还给刘据定了一个恶谥为“戾”。

这是由当时的形势所决定的,宣帝这么做,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巩固自己十分不稳固的皇位。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巫蛊之案的来龙去脉。

汉武帝晚年,迷信方术,所以京师之中聚集了很多方士和各类神巫。

最受汉武帝宠信的方士江充和太子刘据有仇,于是趁汉武帝生病在甘泉宫修养的时机,告发说在太子居住的宫中挖出了很多木偶小人,汉武帝的病就是太子诅咒的结果。

刘据被诬陷之后十分害怕,打算去甘泉宫向汉武帝说明情况。但这个时候,他的老师石德给他出了馊主意,石德说,这种事情是说不清楚的。

况且如今皇帝是否还活着都不一定,难道你忘记了秦朝太子扶苏的事情了吗?不如先杀了江充,再找机会向皇帝解释。

刘据觉得有理,便派人杀死了江充和他手下的巫士,但还是有人漏网跑到了汉武帝那里,告发太子谋反。于是,汉武帝派丞相刘屈氂带兵去讨伐,刘据很害怕,便将长安城中的囚犯和市民武装起来进行对抗。

双方大战五天,最终杂牌军还是打不过正规军,刘据兵败逃走。刘据的母亲、当朝皇后卫子夫在宫中自尽。刘据逃亡后不久便被追兵赶上,自知逃走无望的刘据自杀,他的两个儿子也被杀害。

刘据谋反案发生之后,朝中很多大臣以及长安的老百姓都知道太子是冤枉的,议论纷纷,慢慢便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

当汉武帝知道事情的始末之后,非常后悔,他将已经废除了近百年的“夷族”刑罚重新启用,江充、刘屈氂等人都被灭族,其他相关人等也先后被杀。

汉武帝还修建思子宫以寄托哀思,又修建了归来望思之台,时常登上高台,思念太子。

然而,自负的汉武帝却始终没有对这一案件进行平反,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在汉武帝看来,太子刘据虽然没有行巫蛊之术诅咒自己,但是在被江充诬陷之后,没有及时向自己解释,而是起兵拒命,这就不对了。

巫蛊之案的前半段,刘据是被冤枉的,但后半段却是实实在在的造反,不能被原谅。

换句话说,汉武帝认为,无论有任何理由,刘据起兵造反是事实,这个案子翻不了。尽管汉武帝也认为刘据死得冤,但他并不觉得错在自己,而是认为错仍在刘据。

所以,刘据唯一的孙子刘病已一直在大牢之中没有被赦免,要不是邴吉暗中保护,这个刘据仅剩下的骨血也将死在汉武帝手中。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小儿子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汉昭帝在位时,十分信任托孤大臣霍光,霍光因此得以掌握朝政大权。

后来,同为辅政大臣的上官桀、桑弘羊联合燕王刘旦意图谋反,事情泄露被杀,另外一名辅政大臣金日磾又早已去世,因此霍光权倾朝野,成了汉朝廷实际上的决策者。

公元前74年,汉昭帝病逝,死后并没有留下子嗣。霍光于是选择了汉武帝的孙子、昭帝的侄子,昌邑王刘贺为帝,但是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在位仅27天就被霍光废为海昏侯。

刘贺被废之后,霍光再次挑选,最终选择了流落在民间的,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

刘病已即位,是为汉宣帝。后来他因为民间犯了他名字忌讳的人太多,便将自己名字改为刘洵,以免这些人被定罪,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皇帝了。

他和前任汉昭帝在位共38年的时间,被后来的史学家们称为“昭宣之治”,和之前的“文景之治”并驾齐驱。

汉宣帝即位之后,其实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他没有自己的班底,所以皇位很不稳固,主要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威胁,一个是权臣霍光,另一个是其他皇家宗室。

先说霍光,汉昭帝在位时霍光已经权倾朝野,昭帝死后就更没有人可以限制霍光的权力了,甚至废立皇帝这种事,也不过就是霍光一句话就可办成。

那么,汉宣帝即位之后,当然也害怕自己步海昏侯刘贺的后尘,生怕哪天霍光不高兴,便将自己废掉,另立新君。

因为汉宣帝的实力,即便比起刘贺也远远不如,因为他不仅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帮忙,甚至连朝中的大臣也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自己人,虽然身为皇帝,但真正要跟霍光打起来,那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再说其他皇家宗室。汉昭帝死后,霍光选择昌邑王刘贺继位,这是因为从法理上来说刘贺是和汉昭帝最亲近的一支。但是,是不是刘贺被废之后,汉宣帝就是法理上最合适的人选呢?并不是。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长子刘据这一脉只剩下了宣帝一个。次子齐王刘闳无后。三子燕王刘旦,在汉昭帝的时候造反,而且就是被霍光镇压的,这一脉是没可能继承皇位了。

四子广陵王刘胥,仍然活着,而且他还有六个儿子和很多孙子。五子昌邑王刘髆已死,留下的就是刘贺。六子即汉昭帝刘弗陵,无后。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汉昭帝死后,刘贺的确是最适合的皇帝人选,可惜这个人不争气,被霍光废掉了。

但是,这时候广陵王刘胥还在啊,他和汉昭帝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血缘关系更近。事实上,汉昭帝死后,朝中很多大臣就提出让刘胥来当皇帝。

然而,霍光认为汉宣帝孤身一人,更加容易控制,所以力排众议选择了刘病已,但这并不意味着刘胥没有想法,朝中的大臣们没有想法。

由于面临着霍光和宗亲两个威胁,汉宣帝要想保住自己的皇位,就必须想办法消除这两个威胁。

霍光权力太大,根深蒂固,况且霍光也正是他在位的基础,不能动。眼下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不断强化自己的正统地位,宣示主权。

在这方面,汉宣帝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给太爷爷汉武帝立庙。

西汉的庙号制度还是很严格的,在汉宣帝之前的皇帝中,只有开国皇帝刘邦、汉文帝刘恒有庙号,分别是太祖、太宗,其他皇帝都是没有的,包括汉昭帝刘弗陵也没有给汉武帝上庙号。

但汉宣帝为汉武帝立庙,庙号为世宗,庙乐为《盛德》、《文始》、《五行》舞曲。

这就等于向世人强调,我是汉武帝的亲曾孙,是嫡出,和昌邑王刘贺、广陵王刘胥这些人是不一样的,甚至和汉昭帝刘弗陵也是不一样的,你们不要妄图染指皇位,你们的身份跟我没法比。

同时,汉宣帝也告诉霍光,我不是刘贺这种杂牌旁支,你不能随便废掉我,因为我是武帝的嫡系。

当然,以上这些话是不能拿出来说的,只能作为潜台词,局中人自然都能看得懂。

第二件事,就是给自己的爷爷刘据定性。

刘据当年的巫蛊之案是冤案,这一点大家早有共识,问题是这个案子怎么定性,一直没有定论,按照汉武帝的想法,事情已经那样了,就让它那样吧,你不说,我不说,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了。

但汉宣帝必须要给出个说法,这不仅仅因为他是刘据的亲孙子,更重要的是,他要借此说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这一点很重要。

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六月,汉宣帝颁布诏书,“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经过大臣们讨论,宣帝批准,确定刘据的谥号为“戾”。与此同时,还确定了刘病已亲生父亲刘进的谥号为“悼”。

“戾”在古代属于恶谥,关于这个谥号的解读有很多,我在所有解释中反复掂量,最后认为“不思顺受曰戾”这个说法,应该是当时汉宣帝和大臣们的本意。

意思大概为,刘据在被江充等人陷害之后,没有选择逆来顺受,向武帝解释,而是起兵拒命,这就叫做“戾”。

汉宣帝为什么要给爷爷刘据上这么个恶谥呢?其目的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宣示自己继位的正统地位。

汉武帝时,卫子夫是皇后,刘据是卫子夫所生,所以是武帝的唯一嫡子。如果没有巫蛊之乱,那么刘据这一脉是嫡传、大宗。

但是,事实上当皇帝的是庶子刘弗陵,那么刘弗陵这一脉就自然而然成了嫡传、大宗,尽管刘弗陵无后。

而之后的刘贺,当皇帝之前是要“以小宗入大宗”,改认刘弗陵为父的。但他很快又被废掉,史称废帝。既然是废帝,那么当然也就从刘弗陵这一脉中被剔除了。

接下来的刘病已又是以什么身份继承皇位的呢?有人说是以“汉武帝曾孙”的身份,这是不对的,他能继位的底线是武帝血脉,而不能说依靠这一点继位,更不能说因为他是凭借是故太子刘据的孙子而继位。

实际上,刘病已即位之前,仍然要“以小宗入大宗”,纳入刘弗陵这一脉之中。而由于古代古代宗法制度严格,近支宗室辈分肯定是不能乱的,从史料来看,刘病已应该是过继为汉昭帝的孙子。

刘病已就是以“汉昭帝之孙”的身份继承皇位的。

按照古代法理关系大于血缘关系的规矩,当了皇帝的刘病已,是刘弗陵的孙子,亲爷爷刘据已经成了他的大爷爷,关系已经比较疏远了。

为了向所有人表明这一点,刘病已给刘据定谥号为“戾”,就等于说是和刘据划清了界限。

如果汉宣帝坚持要追封刘据为皇帝,那么等于说自己的皇位传承自刘据,这就是不承认汉昭帝皇位的合法性了。

而汉昭帝的皇位是汉武帝亲自留下诏书传位的,其合法性不容置疑。如果宣帝连汉武帝都要质疑的话,那么他自身的合法性就会被所有人质疑了。

给汉武帝立庙,给刘据定谥,这两件事的目的都一样,宣扬自己是武帝之后的身份和继位的合法性,其目的就是防止其他皇室宗亲来争位,也让霍光对废立自己有所忌惮。

综上所述,刘病已即位为汉宣帝,却给亲爷爷刘据定了“戾”的恶谥,并不是因为怨恨,也不是因为什么亲情,这其中感情的因素几乎不存在,一切都是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

配合着给汉武帝立庙这件事,刘病已一面强调自己是“武帝之后”的身份,一面强调自己继位的合法性,拉近了自己和汉武帝的关系。

同时也划清了和刘据的界限,表明自己为汉昭帝之后的身份,这是巩固自己皇位的需要。

我看到不少人强行解释,有的说“戾”其实是个很好的谥号,还有的说汉宣帝能争取到这个谥号已经很不容易了。

其实这是太想当然了,刘病已那时候刚刚继位,恐怕没什么心情和能力为刘据平反吧,如果真的想为刘据翻案,至少要等到霍光死了之后、自己掌握大权才行吧。


标签: 汉宣帝  为何  号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