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措施(通过什么削弱宰相势力)

45baike 2022-04-25 71次阅读

文官集团一直在成长,却一直被压制。所以,根本就谈不上文官集团威胁了皇权。

文官集团最硬的时代,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宋朝,实现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皇帝的话要听,但士大夫的话很重要;一个是明朝,这时候就不是共治的问题了,而是皇帝被文官集团制得没脾气。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文官集团威胁了皇权。但是,怎么解释皇权与相权之争的千古问题呢?

皇权和相权之争,从始皇帝时代就开始了。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後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这是啥意思?意思是:丞相李斯在始皇帝身边安插了耳目,一直在监视皇帝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弗善”,只是态度上的不满意,丞相李斯也能知道。

但是,这时候能说文官集团威胁了皇权吗?

不能。因为李斯根本就不是文官集团的代表。那么,应该怎么定位李斯呢?只能说李斯的大秦帝国的功勋集团。汉承秦制,汉朝也是这个逻辑。

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

王信是王皇后的兄长、是汉景帝的大舅哥。窦太后和汉景帝,准备给王信封个侯。但是,丞相周亚夫却不同意。

然后呢?然后皇帝就封不了(后来还是封了,“封皇后兄信为盖侯”)但是,你能知道的是:皇帝也不能任性,不是想干啥就干啥的。

那么,你能说周亚夫是文官集团的代表吗?也不算。他跟李斯一样,也是功勋集团。

但是,秦汉之时的文官在哪里呢?有官僚,也有官僚制,但未必就有文官集团了。所以,这时候就不会有文官集团威胁皇权的说法。

这时候,我们就要把皇帝、丞相、官僚给捋一遍了。

秦汉之时,皇帝是国家领袖、丞相是政府领袖。怎么理解这个国家领袖和政府领袖呢?你可以把国家看成一个产权单位,国家领袖拥有所有权,而政府领袖则握着使用权。

国家是皇帝的,没问题。因为从夏启开始就已经家天下了。传统时代,国家领袖的皇帝,也不是选举产生的,是生出来或打出来的。但是,治理国家这件事,就不是皇帝一个人能完成的。这时候就要搭班子、带队伍、定政策。于是,政府就出现了。

周秦之变以前,组织政府的,是一群贵族。周秦之变以后,组织政府的,则是一群官僚。皇帝甩开贵族这群准股东,直接任命代理官僚来组织政府、治理国家。所以,县官不如现管,真正治理国家的不是皇帝而是政府。在秦汉以后,政府就是官僚和官僚制。

那丞相是什么?

丞相是政府领袖,也是官僚集团的领袖,更是官僚制的总核心。丞相要带着各层级官僚去干活。之所以有权力,不是因为能拥有权力,而是因为能使用权力。所以,掌握所有权的皇帝,与捏着使用权的丞相,就一定会发生矛盾。

这就是皇权与相权之争。

那么,谁才能当丞相呢?谁当丞相也就决定了官僚集团的性质。三代的丞相,就是贵族,而且是顶级贵族,比如周公。战国时代,就是游士和贵族,游士开始取代贵族。因为官僚制开始取代贵族制。秦朝呢?李斯是游士,但也是功勋。同时,看一下始皇帝的三公九卿就知道,这里面大量都是军功贵族。汉朝,也是一样。从萧何到曹参,再到王陵、陈平、周勃,全是功勋集团,主要是军功贵族。

但秦汉的军功贵族,与三代和春秋战国的世袭贵族,已经完全不同了。之前的贵族,是靠血缘,是生出来的。现在的贵族,是靠军功,是打出来的。

那么,这时候有文官集团吗?

有文官,但未必就能形成一个政治集团。文官的地位会比较低。你要玩官僚制,就一定要玩文书行政。而要玩文书行政,就一定要用读书识字的人,也就是文官。使用权力的人,未必能拥有权力。丞相肯定是使用了国家权力,而丞相却一不拥有国家、二不拥有国家权力。国家和国家权力都在皇帝手里。所以,官僚制的文官,就是这么一个地位。他们使用着政府权力,却未必就能爬到最高层,成为政府权力的拥有者。

接下来就是,东汉、三国和魏晋南北朝。这时候的丞相都是谁?是外戚、是宗族、是豪族、是军功贵族。但无论是谁,都没有文官什么事。

直到隋唐施行了科举制,文官才在权力设计中涌现出来。文官可以成为一个群体,站在朝堂上了。那么,这时候的豪族呢?豪族拒绝科举,但是皇帝喜欢。所以,豪族只能在半推半就之中,妥协着承认了科举、进入了科举。

但是,唐朝的科举制,却拒绝不了豪族走后门。非豪族靠本事考中进士,就太难了。所以,唐朝才会有两京阀阅这个群体。就是聚集在长安和洛阳之间的一群帝国顶级豪族。什么朝堂高官、封疆大吏,都被这伙人垄断了。安史之乱以后,大唐遭遇了藩镇问题,但朝廷对节度使还是有控制的。控制的手段,就是节度使大量出自两京阀阅。

那么,这时候的文官集团,是个什么地位?

比秦汉时强,但也强不到哪里去。秦汉之时,是军功贵族压着文官;秦汉以后,是地方或中央豪族压着文官。

但这里面肯定还要细分。

汉武帝建立了内朝制度,极大地抬高了所谓“文官”的作用。这家伙甩开了大汉政府,搞了一个皇帝内阁。皇帝内阁做决策、大汉政府搞执行。

而且,从高祖时代就推行招贤令,后来还有察举制。这吸引了一大批类似战国游士的文学贤良。比如公孙弘和主父偃,可以类比商鞅、李斯这种游士。同时,在汉朝,官与吏是打通的,所以一批底层文官小吏也有了机会。比如张汤,可以类比战国西门豹这种人。

但,前提是西汉政府的调性。这就是一个平民政府,不仅找不到贵族,更找不到豪族。社会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不平等。所以,在不平等的过程中,就一定会固化出阶级。于是,贵族没了,豪族就会取而代之。一旦豪族出现,那就根本没有公孙弘、主父偃、张汤这些人什么事。

但是,这些人是文官集团吗?也不算。他们只能算是汉武帝的门客。汉武帝在用门客抗衡政府,甚至从丞相手中夺权。也就汉武帝能够做到,因为这时候豪族不仅没力量而且被打压。汉武帝之后,就再也没这种场景了。

曹操也是一个另类奇葩。他搞唯才是举。啥叫唯才是举?

你理解什么叫唯德是举,也就清楚了。唯德是举,逻辑上讲就是一个伪命题。极端地理解,唯德是举本身就是不德。因为求真的理性根本推不出什么是善。既然逻辑上推不出,那我们怎么才能确定一个人是有德的、一个人是非德,又怎么才能比较谁更德胜一筹。所谓“亲贤臣、远小人”,这个贤臣就是豪族。因为豪族说了算,豪族说谁是贤臣、谁就是贤臣,说谁是德、谁就是德。

所以,如果曹孟德能够在制度上把唯才是举和两汉察举制结合起来,那就有望建立一种文官政治。而事与愿违,曹孟德失败了。不用到司马篡魏,曹操一死,这条路就没能走成。

所以,文官集团只能在科举制之后才能形成。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加五代乱世,基本上就把豪族给铲草除根了。大宋朝堂,与大汉朝堂,都是平民政府。但大宋有科举制,而大汉只有求贤诏,一个是制度、一个政策。所以,大宋的文官集团取代了军功贵族,而大汉只能在军功贵族中玩内卷。

到这个时候,文官集团不仅掌握了政府的使用权,而且还掌握了政府的所有权。文官集团完全可以说:我们拥有、我们使用,然后我们统治。但这是政府权力,国家权力呢?国家权力还在皇帝手中。所以,宋朝皇帝面临的问题就是怎么与文官集团相处。

宋朝真的就是皇帝与文官士大夫的共治时代吗?

大体不差。文彦博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意思是皇帝你要清楚,你是在与士大夫治天下,而不是与百姓治天下。是与士大夫而不是与百姓,能说明文官集团有了自己的集团利益,于是开始灰化了吗?

可以这样理解。但是,历史要发展着看。之前可是皇帝与贵族共治天下,而现在则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已经是质的进步。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古人的格局太小。像王安石那种奇葩型的理想主义者,太少。很多人、很多事,都是白色理想、灰色历史,却少不了黑色算计。

关键是士大夫这个系统是开放的。之前无论是世袭贵族还是军功贵族以及豪族士族,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进来了就进来了,然后靠生物繁殖给你生出一个集团。而士大夫、科举以及文官集团,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进来了却富贵不过三代,没进来却还可以努力往里挤。

只有到了宋朝这种平民社会,才会有“富不过三代”的俗语。孟子所谓: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但是,道德、耕读、诗书以及富贵,在平民时代之前,可是合一的。道德传家能十代,富贵传家就不会是三代。那些东汉以来的豪族,能一直传到隋唐。这可不是三代的问题了。

但是,捏着国家所有权的皇帝,与捏着国家使用权的士大夫,就不会产生矛盾吗?

当然会产生。所以,皇权与相权之争,还会存在。宰相在宋朝就成了文官集团的领袖。那宋朝皇帝是怎么解决相权过大的问题呢?你看宋朝的各种供奉官和使职官员就行了。这些人都是皇帝的人。但皇帝的人也要从科举的文官出。而文官却是一个开放系统。所以,矛盾存在,但矛盾不激烈,完全可以和平相处。而宋朝的各种复杂制度设计,也把相权分了个七零八落。所以,宋朝的宰相,跟唐朝的宰相完全没法比。

与宋同时的,是契丹。这家伙启发了征服型草原民族入主中原的制度设计。所谓南北两面官制,就是在契丹本部,用契丹贵族、草原方式,来治理国家;在幽云十六州,用文官集团、中原方式,来治理国家。这就是所谓的二元政治。为什么女真的大金没能这么搞?因为女真大金一猛子扎得太深,所以全盘汉化,也就是全盘宋化,然后就回不去了。于是,女真大金还是用文官集团治理国家。

元朝就是一个相当不讲究的王朝了。在元朝,几乎就没有文官集团什么事。不用看别的,就看元朝皇帝的圣旨就行了。

这和尚每道有圣旨么道,没体例的勾当休做者。做呵,他每不怕那甚么!圣旨俺的。

这是元朝皇帝给一座寺院下的圣旨,就是告诉和尚们别做坏事,做了就弄你们,最后还来了一句:这就是俺的圣旨。霸气不?

圣旨是什么?是国家公共意志的表达。而这种黑社会大哥教训小弟的圣旨,竟能在元朝发出去。你就知道元朝的文官集团在干什么了?

已经被压制得不干活了,你们蒙元皇帝和蒙元贵族开心就好:你们拥有、你们使用、你们统治,然后你们随便折腾。所以,朱元璋第一次实现了从南往北统一中国。原因是什么?元朝皇帝就没有一个庞大的文官集团来帮着他统治国家。这时候,什么北方天下山川形胜、蒙古铁骑所向披靡,全都白扯。

朱元璋认为元以宽失天下,实际上元朝就不是宽的问题,而是自己把文官集团给干废了。朱元璋就要搞回归,往哪回归?肯定是要往宋朝回归,必须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文官集团。

但是,明朝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从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开始,皇帝与文官集团的关系,就一直紧张。朱元璋废掉宰相制度之后,明朝就不是皇权与相权之争,而是一个皇帝对付整个文官集团。皇帝权力再大,他也是一个人,干不过整个文官集团。这就相当于在大宅门里,老爷自成一派,然后从夫人、姨太、管家、丫鬟结成一派。你这个老爷就是再厉害,也干不过其他一群人。

所以,明朝皇帝就是被文官集团给制住了。那皇帝肯定要反击,怎么反击呢?就是拉着太监一起跟文官集团斗地主。文官集团是地主,皇帝和太监是两个农民。大明权力格局,就是这三股势力一直在斗地主。最后,老百姓把桌子给掀了,满清人杀了进来。

那清朝皇帝会怎么玩呢?

文官集团已经成型。官僚制加科举制,就一定会形成文官集团。形成了文官集团,这伙人就会制衡皇帝。认知始于分类,分类必循名实。我们需要对皇帝和文官集团的矛盾斗争,做个细化分类。否则,你永远也不知道这两个家伙到底在争什么。

皇帝权力,可以分成两类:

一个是皇帝作为国家领袖、表达公共意志的权力,可以认为是皇帝的制度性权力。这个制度性权力,靠谁来保障?在宋以后,就靠文官集团。所以,只要文官集团足够强硬,皇帝的制度性权力就足够强硬。元朝皇帝虽然各种任性,但元朝皇帝制度性权力太弱。所以,朱元璋在南方掀了桌子,元朝皇帝只能逃回漠北。

一个是皇帝作为个人、表达自由意志的权力,可以认为是皇帝的个人性权力。皇帝可以后宫三千、皇帝可以大兴土木、皇帝可以快意恩仇,这些都是皇帝的个人性权力。简单说,就是皇帝拥有任性的权力。但是,这两个权力肯定是矛盾的。皇帝任性大发了,就一定会削弱制度性权力。因为权力总归是要调动资源的。而文官集团天然就是维护制度性权力的一伙人。所以,宋以后的皇权与相权矛盾、皇权与文官集团的矛盾,实际上就是皇帝的个人性权力与皇帝的制度性权力的矛盾。

那么,我们能让皇帝一心为家国、全心为社稷、衷心为百姓,然后交出个人性权力吗?可以,你搞君主立宪就行了。但是,哪朝皇帝也不会同意,明君仁主也会拒绝。皇帝的想法是天下就是我家的、我任性一下就不行吗?宋以后的皇帝,除了元朝,大家肯定不会说得这么露骨,但心理肯定是这么想的。

明朝皇帝就是这个问题。皇权要多强悍有多强悍。魏忠贤,九千岁是吗?说杀掉就杀掉。袁崇焕,国之干城是吗?召回来就处死。但是,明朝皇帝却不能任性。为了一个到底该不该管自己亲爹叫爹的问题,就能把明朝皇帝玩死。所以说,在明朝,整个文官集团就是最彪悍的。

那清朝皇帝呢?

清朝的权力设计,就采纳了契丹的二元制。在草原用草原的模式来治理,在中原用中原的模式来治理。既然是两种模式,就肯定用了两拨人,一拨人是草原的军事贵族、一拨人是中原的文官集团。实际上,所谓的二元,你完全可以当成一元来理解。横向上是二元或多元,看着要多复杂有多复杂,各种高大上、各种阳春白雪。实际上,就是两个人玩比大小、三个人玩斗地主、多个人玩双升。

明朝皇帝要任性,但文官集团不允许。于是,明朝皇帝就拉来了一伙太监,跟明朝的文官集团斗地主。满清皇帝说你们明朝皇帝太没底线,找帮手还找一帮太监,丢身份。然后,满清皇帝就把八旗贵族和八旗的包衣奴才给找来了。于是,满清皇帝就是带着整个八旗,跟文官集团各种较量。

皇帝的这个力量就太大了,文官集团一点儿反击能力都没有。因为八旗完全可以彻底取代整个文官集团,然后全换成自己人。所以,清朝皇帝既强化了皇帝的制度性权力,又强化了皇帝的个人性权力。

所以,明朝那种皇帝该不该管自己亲爹叫爹的问题(宋朝也出国这种事),在清朝就不会有了。而明朝皇帝非要派太监去收税这种事,清朝皇帝也不用干。明朝的文官集团可以不听话,而清朝的文官集团却相当听话。

文官集团也有自己的利益。尤其是明朝的文官集团,为了自家利益,当真可以不顾国之存亡、民之水火。但是,文官集团始终没有上升到威胁皇权的层面。

大体的逻辑,可以这样总结:秦汉以前,天子与贵族共治天下,没文官什么事儿;秦汉以后,皇帝与贵族、与豪族共治天下,文官肯定有了但不足以形成一个集团;隋唐以后,皇帝与豪族、与文官共治天下,文官开始做强,但被豪族压制;两宋以来,皇帝与文官士大夫共治天下,到了明朝,文官集团能让皇帝歇菜。但要清楚,文官集团并非是要造反,他们只是在限制皇帝的个人性权力。清朝以后,则是一种回归,皇帝与八旗、与文官共治天下。

所以,除了宋朝和明朝这两个时间点,文官集团始终被压制着。文官集团不足以威胁皇权。而皇权,特别是制度性皇权,要变得稳固,就必须依靠文官集团。这是贵族、豪族、军功贵族以外,最好的选择。


标签: 削弱  汉武帝  相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