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个人资料简介(梅葆玖和梅兰芳是什么关系)

45baike 2023-09-28 216次阅读

2006年的一场央视晚会,一位贵妃扮相的“美人”惊艳亮相,她低回婉转的声音让台下观众禁不住热烈鼓掌,大声叫好。

此时,这位“美人”笑颜如花,接过话筒,讲出一句让他后悔终身的话:“我代表博大精深的梅派艺术,向全国观众表示衷心的问候。”

此时观众席一位谈笑风生的老人神色突变,拍案而起,愤然离席,只留下身旁惊愕的众人与尴尬到无以复加的李玉刚。

此时,如果有个地缝,恐怕他会毫不犹豫地钻进去。这个老人是谁呢?李玉刚又究竟说错了什么让他如此生气呢?

梅兰芳,相信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戏曲大师。

在很多的电影、电视剧中,都曾出现过梅兰芳的形象,他与当年的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并称“四大名旦”。

那位春晚现场愤然离席的老者,正是梅兰芳的最小的儿子——梅葆玖,时任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梅葆玖继承了梅家“爱国、乐善、宽容”的家风,了解他的人都说梅葆玖是一个宽仁厚德的谦谦君子。

1934年,梅葆玖在上海出生,是梅兰芳与福芝芳的小儿子。

梅葆玖是一个传奇,他10岁跟随父亲学艺,80岁照样还能上台唱戏,扮相不倒,身段不倒,嗓音不倒,甜美温润一如盛时,是公认的得到梅兰芳真传的“梅派京剧大师”。

其实,梅兰芳一开始指定的继承人并不是梅葆玖,而是他的三哥梅葆琪。梅葆琪天生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形神均似其父,梅兰芳不管去哪里演出都会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授业。

梅葆琪天资聪颖,学得很快,大有接父亲班的势头,只可惜天妒英才,他在8岁的时候突发白喉,不幸早夭。

梅兰芳的痛失爱子,也失去了他最看重的继承人,一时间捶胸顿足,涕泪纵横。悲痛过后也总要向前看,必须另选接班人。

梅葆玖10岁的时候,父亲让他饰演《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经过观察,梅兰芳发现这个小儿子的嗓音、扮相都很有潜质,于是决定让梅葆玖代替死去的梅葆琪,继承梅派的衣钵。

梅派传承最难的地方就在于“漂亮”,唯有漂亮,才符合“男旦”的要求,方能够登台演出。在梅兰芳的9个孩子中,成年的仅有4人,除去一位女性,只有3个儿子堪此大任。在这3人中,就只有梅葆玖符合这个最重要的筛选条件。

梅葆玖曾经感叹:“如果三哥还在,我可能跟四哥、五哥一样,做我想做的工程师了。小时候也不必如此辛苦,一边努力读书,一边拼命学戏了。”

1961年,梅兰芳去世,梅兰芳京剧团的担子自然落在了接班人梅葆玖的身上。梅剧团每年200多场大戏,都要靠他挑班演出。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梅葆玖暂时离开了他心爱的舞台,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梅派艺术才重返大众视野。

那段时间,梅葆玖开始恢复演出梅派经典剧目,整理梅兰芳的唱片、传记,并开设梅派艺术学习班,还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南北梅派名家汇演。

正是因为梅葆玖先生十余年做出的不懈努力,梅派艺术才得以逐渐恢复往日的风采,梅派也终于后继有人,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006年9月,李玉刚横空出世,他在舞台上的一双媚眼和精致的唱腔与他男性的身体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形成了专属于他的“男旦”标签,并借此一举夺得了《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此后,李玉刚的名声鹊起,开始频频现身各种节目,展现他的京剧魅力。

京剧和相声一样,都属于中国传统艺术,最讲究师承门派。李玉刚自称是梅派青衣第三代传承人胡文阁的弟子,按照辈分也算是梅派的第四代传人,这无疑给李玉刚的“飞天之路”又添一双翅膀。

那些年,李玉刚成了各大晚会的常客。出身名门,又能不拘一格,勇于创新,把歌曲与京剧巧妙结合,形成独有的艺术风格,着实有大家风采。

同时,李玉刚将很多原本对京剧毫无兴趣的年轻人转变为“戏迷”,为京剧的推广做出了切实的贡献,有些粉丝甚至打出标语“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

既然同属梅派,论辈分,梅葆玖是李玉刚的“师爷”。按道理说看到同门后辈出现在央视的舞台上,又能得到大众的认可,本应高兴才对,梅先生为何会一反常态,大动肝火呢?

原来,李玉刚“梅派传人”的身份是有问题的,他从没有正式拜师入门,胡文阁也并不承认有他这么一位弟子。

名不正则言不顺,梅葆玖认为李玉刚小小年纪,不好好修炼传统艺术,只知道打着“梅派”的旗号炒作,还大言不惭说什么代表梅派艺术,简直是赤裸裸地侮辱梅兰芳先生和梅家后人。

梅先生脾气虽好,也有他的底线,任何有损梅派名誉的人和事,都是他绝对无法容忍的。当时没有大声斥责,让李玉刚当场名誉扫地,就已经是他最大的“慈悲”了。

李玉刚年少成名,铺天盖地的赞誉声中,的确让他有些迷失了自我,过于自大了。要知道梅葆玖都不敢说“代表梅派艺术”这种大话,面对媒体采访都只是说“我就是个兢兢业业做活的人,不敢代表梅派艺术”。

此时才30多岁的李玉刚,竟敢当着梅葆玖的面自称代表梅派艺术,情商实在低到了极致。梅先生只是离席,没有当场发飙,已经算是给李玉刚天大的面子了。

可能有人要说了,李玉刚这么火,你们梅派还不赶紧“抱大腿”,人家做梅派传人对发扬梅派艺术不是很有助益吗,干嘛要这么守旧,认死理呢?

这么想就是对传统艺术和老艺术家们的“亵渎”了,中国的传统艺术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仰仗的就是这么一批认死理的老前辈。

梅派的一招一式都是梅兰芳创下的,梅葆玖终其一生,都不敢做任何的改动,也不用梅派传统技艺拍什么新戏,为的就是保住“梅派正统”,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

若非如此,我们怎么能领略到梅兰芳大师昔日的风采,如何继承传统艺术?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艺术免不了也要结合当下的一些时尚元素,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分寸的问题,如果一味追求“新奇特”,那还不如另辟蹊径,与传统艺术彻底划清界限,不要“挂着羊头,卖着狗肉”。

李玉刚的扮相称得上一个“媚”字,一颦一笑,摄人心魄,但是论塑造人物的深度与唱腔的灵动来讲,与梅派走的也不是一个路子。

何况他唱的也不是传统的京剧,而是改良版的“戏歌”,虽然受众面更广,却不是“梅派正宗”。

如果他不去蹭梅家的热度,自立门派,比方说来个“李派戏歌”什么的,我相信梅葆玖先生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意见,艺术本来就该百花齐放,有人喜欢听就是好的。

梅派传人否认了李玉刚的师承,他的艺术前景变得暗淡起来,很多节目碍于梅葆玖的情面,不再邀请李玉刚参加录制。

李玉刚一夜之间,从神坛跌入谷底,那段时间,他的事业和家庭都面临巨大的危机,几乎就要崩溃了。

一夜一夜的失眠,莫名其妙地想哭,李玉刚害怕自己会一蹶不振,他想要走出来,想要一个转机,可是梅家根本对他避而不见,一点缓和的余地也不给他。

深思熟虑后,他希望找到一个“权威”的第三方,帮助自己与梅家和解,此人就是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昆。

2009年,李玉刚曾经在王昆从艺7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此后两人一直保持联系。

现在李玉刚希望王昆出面,代表自己向梅葆玖先生表达歉意,说自己只是无意冒犯到梅兰芳大师,无意冒犯了梅派艺术,是自己不懂规矩,现在知道错了,希望梅派不计前嫌,给他改过的机会。

王昆在曲艺圈里的名望很高,也是梅葆玖的前辈,若她出面调解,梅家总要给几分薄面,这事也许就有转机。

可是王昆了解事情原委之后,也觉得李玉刚在公开场合说出那句话过于“造次”,把用一生守护梅派艺术的梅葆玖伤得太深,自己出面做这个“和事老”不太合适。

于是她对李玉刚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还是自己给梅兰芳京剧院写一封道歉信,讲一讲你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让梅家感受到你对京剧的热忱,讲讲你的心路历程,或许有用。”

李玉刚听到王昆这么说,非常失望。他明白,如果写了道歉信,等于给梅家留下了自己欺世盗名的“罪证”,自己的艺术前途就彻底被人握在手中,今生今世都难以翻身了。

而且,当时李玉刚也还没弄懂,为什么梅葆玖要揪着自己说错的一句话不放。他认为是梅家小气,见不得新人崛起,索性破罐子破摔,再也不抱与梅家和解的希望了。

李玉刚发了一条微博:“我向历史低头,现实却让我昂首。

我只能这样做,历史给我的选择,只能自己拼出一条生路,一个人行进在孤独的路上,有时孤单,有时向着前方的路,渐渐地,渐渐地落下微笑。”

这段话李玉刚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你们是老艺术家,我是后辈,我说错了话,现在只能低头认输。可是现实当中,喜欢我艺术的大有人在,我要抬起头来,闯出一条自己的路。虽然我走的这条路上,没人跟我同行,但是我依然坚持一条路走到底,我相信总有成功的一天。”

反正不管怎么说,李玉刚“想通了”,从此后他再也没有提过梅派艺术,只以青年歌唱演员自居,致力于将传统戏曲与流行唱法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2009年,中央歌舞剧院向李玉刚伸出橄榄枝,为他在悉尼歌剧院量身打造了《盛世霓裳》个人演唱会,李玉刚因此再一次回归大众视野。

李玉刚的创作能力很强,他原创的《嫦娥》、《莲花》、《刚好遇见你》旋律着实“洗脑”,一经推出就在街头巷尾热播,人人都能哼上两句。2012年,他带着经典之作《新贵妃醉酒》首次登上了春晚舞台。

此后,李玉刚成了春晚的常客,他的艺术终于不需要“梅派”的招牌也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了。不过此时的他却明显低调了许多,只是踏踏实实搞创作,本本分分做着“活儿”,不再多言。

经过多年的沉淀,他也越来越理解梅葆玖当时的“愤怒”,换作是现在的他,自己耕耘多年的艺术被外人随意“践踏”,他也会做出一样的回应。

2016年4月25日,世界京剧梅派艺术传人梅葆玖先生去世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等来李玉刚的一句道歉。或许李玉刚在心里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错,也或许梅葆玖早已原谅了他,这一切的一切都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

2017年9月,李玉刚自导自演的大型梵音史诗《般若号角》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上演;2019年4月,歌舞诗剧《昭君出塞》在北京首演,同年这一剧目还在泰国、美国、加拿大巡演,受到当地观众的一致好评。

不久前,建党100周年之际,李玉刚又推出了一首脍炙人口,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被多人翻唱的歌曲《万疆》,一时间火遍大江南北。“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

这首歌,用古风古韵唱出今日的盛世中国,气魄万千,曲调同样朗朗上口,听过一遍就能深深印刻在脑海中,忍不住跟着歌曲哼唱。

李玉刚的艺术创作经过多年打磨,已经日渐成熟,自成一派,非常符合当代青年的品味。

艺术形式跟人一样,也有它的生命周期,从出生到成长,从兴盛到衰亡,谁也无法保证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被所有人接受,且能长盛不衰。唯有继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去其糟粕,并加入符合时代潮流的元素,才能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生生不息。

李玉刚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将京剧这种传统戏曲形式推陈出新,不断完善,让千万人传唱,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艺术的需求,我们要为他点赞。

然而,如果没有梅葆玖先生这样继承传统,捍卫传统艺术的人存在,那中华民族艺术的“根”就要丢了,如果根都没了,艺术的大树上又怎么可能百花齐放,群芳争艳呢?

艺人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无论是李玉刚,还是任何一个立足于传统艺术改良的青年艺人,都要时刻牢记:没有艺术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尊重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才能更好地放眼未来!


标签: 梅葆  个人资料  简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