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过滤假说三要素(情感过滤假说国外研究现状)

45baike 2024-06-25 4次阅读

情感过滤假说三要素(情感过滤假说国外研究现状)

 

一、简答论述题

01说说你对对比分析假说的看法。

答:

对比分析假说是拉多于50年代中期行为主义盛行时期提出的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形成习惯的结果。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第一语言的习惯,因此就存在第一语言的迁移问题。迁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起积极、促进作用,叫正迁移。有的起消极、阻碍的作用,叫负迁移。拉多认为,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相似的成分容易学,不同的成分则难学。也就是说,两种语言结构特征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两种语言的差异产生负迁移。负迁移造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和学生的错误,这就是对比分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障碍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需要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结构的异同来预测第二语言习得的难点和易产生的错误,以便在教学中采用强化手段突出这些重点和难点,克服母语干扰并建立新的语言习惯。

对比分析假说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解释完全是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强化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听说法、视听法等重要的第二语言教学法,特别是句型替换操练的理论基础,对第二语言教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只强调学习者通过刺激反应被动地养成一定的语言习惯,否认学习者语言习得的认知过程,忽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是行为主义理论的根本缺陷。它不能全面解释第一语言的习得,也同样不能完全解释第一语言的习得,也同样不能完全解释第二语言的习得。

【出处】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191

02简述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的内容及意义?

答:

一是习得——学习假说,启示我们语言外语学习和母语习得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外语学习理论不能照搬母语习得理论。

二是自然顺序假说,启示我们教师要多提供给学生接触真实目的语材料的机会,如先听后说,先读后写。

三是监察假说,他认为,学习只是对运用语言进行编辑或监察,使用者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掌握要用的规则,并专门注意到语法的正确性。该假说给我的启示是课堂上提问学生要有一定的等待时间,据说有人作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的实际等待时间都少于他对学生们所说的时间。

四是输入假说,启示教师要给学生输入并理解比当前语言稍多一点的语言材料,还有个公式:i+1。这一点启示我教学中输入的信息要让学生可理解,主要面对中等生,不要讲过于难的东西。并且所讲的东西要注意趣味性和关联性,同时又要有足够的输入量,但不要过多。控制为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加一点点,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是情感过滤假说,他认为,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情感因素因人而异。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

最佳情感条件有三: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充满信心和学习者心情舒畅、没有什么过高或过低焦虑感。

03对比分析的初衷是什么?简要分析过程、步骤。

答: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什么叫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检查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

对比分析作为一种语言分析的方法已有久远的历史。自从有了不同语音间的接触,可以说就有了语言对比。语言对比最早是用来进行语言研究的。以我国的语法研究为例,以完成于1898年的第一部语法著作:马建忠先生的《马氏文通》到黎锦熙、王力、吕叔湘、高名凯先生的语法论著,都是主要运用了汉外语言对比的方法进行汉语研究,并建立起汉语语法理论体系。

对比分析大体上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的基础;

(2)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3)对比:对两种语言中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

04话语分析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意义。

答:

话语:是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主题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话语从形式上看通常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可能是句组、可能只是一个句子,一个短语甚至一个词、话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话语分析也称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由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最早提出,主要研究句子间的结构衔接与语义连贯、句际关系、话语结构、会话分析、篇章结构、话语与信息等。如在句子的衔接方面,通常采用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等语法手段。70年代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萨克斯提出会话的特点是话轮普换,会话结构的基本单位是毗邻应对,有时会出现以下序列分岔序列预示序列开头序列"结束序列。会话分析是对日常会话的结构和规律进行的分析,已成为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话语分析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必须加强连贯表达的训练,培养话语能力。

05在监控假说中监控的作用及监控起作用的条件有哪些?

答:

克拉申认为,与习得和学习分别相联系,人的头脑中有两个独立的语言系统,一是潜意识的系统,一是有意识的系统,而且两个系统似乎存在于大脑的不同部位。流利地运用第二语言靠习得,交际中使用的输出的话语是由潜意识的习得系统引起或驱动的。

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有意识的系统语言知识和规则,并不能使学习者表达得更为流利。有意识的系统在言语行为中只有一项功能,即只能作为一个监督者、一个编辑,起监控(monitor)的作用,对输出的言语形式进行检查和控制。这种监控可能在说话前,也可能在说话的同时,甚至是说话之后进行校正。克拉申强调这种监控只是很小的纠正,是微调,是为了让说话显得更加完善。这种监控对交际不是很重要。

即使实现这种不重要的监控作用,也要具备以下条件:

①要有时间,正常交际的谈话中,不可能老在思考规则,让对方等待或者错过对方说的话。在争辩或讨论中,更没有时间来监控。

②要注重形式。如果在做语法练习或字斟句酌地推敲文章,专注于语言形式,可能有较多的监控。但在谈论或写有意思的话题时,即使有充分的时间也不会想到语言的规则,想的只是要说些什么而不是如何去说。

cnhtc是什么车标?cnhtc是什么牌子的车Cnhtc是中国重型汽车品牌的车标,cnhtc是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英文的首字母缩写。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济南汽车制造总。

③性格的影响。有的人谨慎,害怕犯错误,自我意识强,说话多考虑;有的人大大咧咧,很少管住自己的嘴,监控也就起不了作用。

④要知道规则。小孩不知道规则,无法监控,成人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知道的规则特别是能记住且随时运用的规则也不会太多。

二、名词解释

01文化适应假说

答:

由舒曼提出的文化适应假说,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出发,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看成是逐步适应目的语文化的过程,把整个第二语言习得看做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决定该目的语掌握的程度。所谓文化适应是指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的结合,因此,学习者与目的语文化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就成了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

02对比分析假说

答:

对比分析假说是拉多于50年代中期行为主义鼎盛时期提出的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形成的结果。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技能方法的隐性,这种影响有的起积极,促进的作用,叫做正迁移,有的起消极阻碍的作用,叫负迁移。负迁移造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和学生学习的错误,这就是对比分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障碍来自于第一语言的干扰,需要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和容易产生的错误。

03语言习得机制

答:

这个假说是有乔姆斯基提出的。乔氏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表现为儿童头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这一特殊机制脱离人类的其他功能而独立存在,甚至跟智力没有直接的关系,在12岁以前发挥作用。

【出处】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引论》161页。

04情感过滤假说

答:

情感过滤假说也称屏蔽效应假说。第二语言课堂学习总是输入大于吸收。人类头脑中这种对语言的堵塞现象,是由于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了过滤作用,称为情感过滤,或者说成为把输入挡在外边的屏障。

【解析】见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第175页。

05监控假说

答:

监控假说与习得--学得区别假说密切相关,它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根据这个假设,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作用各不相同。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而语言学得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这种监控功能既可能在语言输出(说、写)前也可能在其后。但是,它能否发挥作用还得依赖于三个先决条件:1)有足够的时间,即语言使用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2)注意语言形式,即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所用语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说,必须考虑语言的正确性;3)知道规则,即语言使用者必须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知识。在口头表达时,人们一般注意的是说话的内容而不是形式,没有时间去考虑语法规则。因此,在说话时,如果过多地考虑使用语法监控,不断地纠正自己的语法错误,说起话来就会结结巴巴,妨碍交际进行。在书面表达时,情况就会好得多,因为作者有足够的时间推敲字句,斟酌语法。

【出处】《对外汉语教学引论》173页。

06可理解输入

答:

输入假说也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他曾用一本专著论述他的这个假说。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 i + 1 公式。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 i + 1 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

07偏误分析

答:

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偏误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理论,语言学基础则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

偏误分析的具体步骤和偏误分类:

(1)搜集供分析的语料:从第二语言学习者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听力理解中。

(2)鉴别偏误:区分有规律性的偏误还是偶然的失误,是结构偏误还是语用偏误。

(3)对偏误进行分类。

(4)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

(5)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

那些过剩的人生储备:在老家和亲戚们聊天,一位本家奶奶捶胸顿足地说:那年不是说盐要涨价吗?我一下买了300袋,自己弄不了,还雇人开车给我送回来的,费老大的劲儿呢!后来,这盐没涨价,退也退不了,卖也卖不出去,留在家里自己吃,不知道要吃到哪辈子哟! 这位奶奶已年近70,...


标签: 情感  过滤  假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