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特征(艺术的情感特征)

45baike 2024-06-11 8次阅读

情感特征(艺术的情感特征)

 

王宏建的《艺术概论》研究的主要内容:艺术的本质、艺术的门类划分、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艺术接受与艺术的功能等。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整理——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

答:(1)艺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艺术作为一种与物质关系相对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并从根本上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艺术能够反映经济基础,也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中间环节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是一种特殊的上层建筑,它与宗教、哲学一样是更高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离经济基础比较远,因而它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也更大一些;它与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要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道德的中介来影响艺术,艺术也通过政治、道德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道德能够通过艺术维护其道德规范后,再去维护其经济基础,从而使得进步的艺术积极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并破坏旧的经济基础,进而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3)艺术具有相对的独立和特殊性。艺术产生后,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不是消极的,而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即艺术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发生改变后,旧的艺术形态并不一定会随之消逝,而且还有可能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本上来说,任何形态的艺术都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并能够为巩固和维护其经济基础服务。如果经济基础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艺术为它服务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0和xp下运行cmd,进入dos窗口,复制和粘贴都用右键完成

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

答: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①政治影响艺术的发展。

政治虽能够对艺术产生影响,但并不能决定艺术。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最终决定艺术的因素是经济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也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政治是艺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中间环节。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中,进步的艺术往往是由发展的经济关系和向前的政治所决定的,而且进步的艺术能够为政治、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衰退的艺术是通过衰退的经济关系以及反动的政治所决定的,但衰退的艺术依旧能够为政治、经济服务。

②艺术表现政治。艺术能够表现政治,也能够呈现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人类的情感生活和审美理想,因此艺术并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不同的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政治倾向的表现方式也是不同的,有的直接,有的隐晦。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①道德能够对艺术的发展产生影响。道德是依据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不仅能够指导人们平常的言论和行动,还能够对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各个统治阶级的道德会对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创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通过艺术维护其道德规范以及经济基础。

②艺术能够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影响和改造,具有破旧立新的作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学、音乐、绘画艺术往往传达出一定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有利于维护封建秩序、巩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进步的艺术的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

答:

(1)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①从本质上讲,宗教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主要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加约束,将艺术作为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束缚了艺术独立自由的发展。如中世纪欧洲教堂里的一些神像只是泥胎偶像,是宗教观念的外化,并没有体现出艺术性;我国某些佛教或道教寺观中的神像也是造型简陋粗鄙,流于程式化,缺少艺术的活力。

②艺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中为宗教进行服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艺术为宗教服务,但艺术家还能够表达自己审美意识,具有一些相对的艺术自由性,使艺术能够在宗教的影响下得以发展。

③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能够重新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并能够反作用于宗教,从而实现其本质。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通过宗教题材,将不存在的圣母、上帝、基督等刻画成人,赋予其人性,进而通过他们的画像来映照真实的现实生活,表达出一定的人文主义理想。

④艺术与宗教都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在上层建筑领域中,宗教和艺术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它们都能够反映经济基础,也由经济基础所决定。

(2)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①哲学能够对艺术创作活动产生影响,古今中外艺术史上的艺术大师都有自己成熟清晰的美学、哲学思想,如东晋顾恺之主张的以形写神说,清初石涛强调的蒙养生活说,意大利达•芬奇提出的学习自然说,英国雷诺兹主张的中心形式说等。

②艺术不仅要反映出一定的哲学观念,还要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答:

(1)艺术来自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家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以及对生活真诚的感受,才能够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若只是一味地模仿前人或其他人的艺术作品,就算他具有十分高超的创作技巧,仍旧无法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

(2)艺术能够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

①全面的社会生活不仅包括整个物质的、精神的、情感的社会生活,还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方面。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在艺术视野中,都能够成为艺术的表现领域与对象,艺术既是一种思想关系,还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思想关系能够反映物质关系,意识形态则能够反映经济基础。

②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指艺术不仅能够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还能够反映处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观念、思想和理想。

(3)艺术是通过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使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创造自身,其特点与一般生产活动相同,都具有普遍性,如自由、自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等。但另一方面,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它又将人类一般生产活动的这些特点呈现得更为突出、鲜明,艺术不仅能够使得自然物形态发生改变,还能够在改造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认识目的和审美目的。因此,艺术所表现的主要是主体所呈现出的社会生活和创作者对生活的审美认识,以及创作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

【答题要点】

艺术与社会生产分为①艺术是精神生产形态;②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参考答案】

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艺术活动是一种生产实践。艺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审美是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特征,但更重要的是,艺术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个人的认识目的以及审美目的,能够表现出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艺术生产能够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进行物化或对象化,进而在作品中呈现。艺术生产能够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并影响人的精神,进而影响客观世界。

资本主义条件下,艺术生产变成了为满足利益和个人财富的积累而进行生产的活动。被资本主义的商品价值规律所支配,其商品价值大于审美价值,使得艺术品变成了商品。艺术家变成了受雇的劳动者,高尚的精神劳动变成了一种受资本经济规律控制的制造特殊商品的生产。

我国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艺术作为真正的精神生产应实现其本质内涵,艺术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精神审美需要。艺术家应是真正自由的审美创造者,而不是受雇的劳动者。

6.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答题要点】

在艺术中,形象性是指高于生活的形象,真实性是指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典型性则是在二者中提炼岀的形象。三者均是为作品所服务的。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的具体阐述。

【参考答案】

(一)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1)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即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最基本的区别特征,艺术离不开形象。不同文艺形式的形象性的差异,文学形象不能凭感宜直接把握,而是需要通过语言的中介、读者的联想与想象才能实现。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但其形象不够明确,仍然需要通过声音的中介,引起听众的遐想。绘画、雕刻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视觉形象,能够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

(2)艺术形象: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一方面,艺术形象不仅是艺术家在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上,以美的规律为基础进行审美创造之后产生的结果;另一方画,在欣赏者角度上,艺术形象是其审美的对象。在认识、创造和欣赏的过程中都同时涉及感性和理性。因此,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艺术形象的主要特性之一。

(3)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因素的统一。

艺术家根据自身对社会生活的独特审美认识,进而创造出主客观统一的艺术形象,其中不仅蕴含着客观的现实生活根源,还蕴藏着主观的意识作用。

(二)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就是艺术形象的真实性,艺术的生命就在于真实。

①再现真实:艺术反映客观世界。艺术作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

②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源自生活真实,但它并不是生活真实。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不仅能将生活真实表现得鲜明生动,还能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增强艺术真实性。

③表现的真实: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真实地表现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包括情感、思想、个性、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等,即艺术形象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的真诚与真挚。

艺术的真实性包括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的真实】和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表现的真实】。两者交融合一。

(三)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指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的现象和特色性生动地展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并蕴含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感情和特殊的审美创造。

(四)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的关系。在艺术中,形象性是指高于生活的形象,真实性是指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典型性则是在二者中提炼岀的形象。

7.如何认识艺术的审美本质?

水温灯闪烁是怎么回事?水温表闪烁是什么意思仪表盘上的指示灯是在说明车辆的状况,当车主在行驶车辆的时候,突然发现某个指示灯亮起来,很有可能说明车辆的某个系统或者某个零。

答:

(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1.内涵: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在美学上产生的关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审美客体的美,或把握审美客体的其他美学特征。

2.建立的条件:

①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萌生出来。。

②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的需要。它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历史地、社会地形成的。

3.人化的自然:

①内涵

a指自然界最初与人的关系是无关的、敌对的或自在的,但是通过生产劳动实践,自然界成为与人相关的、统一的、为我的对象,这使人逐渐对客体对象的美有了认识,并掌握了美的规律,从而使人的审美能力逐步发展起来。

b实际上是指人与现实建立审美关系的基础条件,是人之所以能够认识美和欣赏美的条件,而非指美本身。

②意义

a由于生产实践活动和人化的自然,人才能够与现实建立起审美的关系,审美关系中才有越来越多的审美客体。

b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也会越发有能力认识对象的美,并且可以能动地发挥主观审美意识的作用改造对象,进而创造出新的审美对象。

c审美主体制约着对审美客体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制约着客体的改造和新的审美对象的创遗。随着实践的发展,审美客体逐渐丰盈,又反过来作用于审美主体,提升人的审美认识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因此。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在实践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2)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

1.美的本质:

①美的规律。

a与美的本质联系: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是联系在一起的,美的规律就是美的本质,都规定了何为美的事物。

b内涵: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美的规律实际上包含了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缺一不可。美的规律关系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内容和普遍性,还关系到事物的外在的现象、形式和个别性。

②美是形象的真理。若一个栩栩如生的现象、形式和独特性的事物,能够使得内容、种类及本质的普遍性得以完美地呈现,那这个事物就能够称之为美的。

2.美感的本质

①内涵:美感是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于人而引起人的一种意识和情感活动,只有人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审美认识才能发生这种活动。

②根源:客体的美是主体美感的根源,即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

③形式:既有以感官的快适为主导,也有以理性的满足为主导。美感在本质上应是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相互补充,相互统一。

(3)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这一特殊精神生产的人,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中起着决定作品命运的重要作用。艺术在本质上是艺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所展现出的一种形态。

①艺术家的审美观念,是其在实践中经过对现实生活的反复地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审美认识之后形成的。每个艺术家的实践过程不同,因此形成的审美观念也不同。就这个层面而言,艺术创作是具有主体性的。

②艺术是艺术家的一种为达到审美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一种自我表现。艺术家怀着崇高的艺术理想和艺术兴趣在原有的艺术心理定势的指向下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因此,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中均体现着艺术家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

③艺术家在艺术的自我表现中,把自己对社会生活独特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评价呈现给观众,使观众在欣赏其作品时领会生活的真理,获得审美享受,受到审美教育。因此,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形式。

8.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谈艺术的审美特征。

答:

(一)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1)实践性与主体性:

1.艺术家通过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之后,才能够认识、改造现实,进而创作出艺术作品,并在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中,呈现岀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和主体个性。

2.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运用物质媒介的手段将自己的审美意识、观念、情感传达出来,这个过程能够表现出艺术的实践性和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以美为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而创造出来的事物,能够充分体现出艺术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特征。艺术中的合目的性是指审美目的,合规律性是指合乎美的规律。

(3)形象性:文学艺术审美特征的核心就是形象性,这也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相区分的根本特征,形象性是艺术的生命。

(4)形式美与形式感: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的美,这种美能够直接作用于感官。具体表现为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和组合的形式,如对称、和谐、对比等,进而引起美感的审美特性

(5)创造性:

1.创造性是各门艺术所共有的审美品格。

2.艺术作品表现的是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观点和个性。

3.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和审美实践应不断向前发展,并且在每次创作中都应体现岀新的发展和新意。

(二)艺术的情感特征

(1)内涵。

①情感是指人们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能够反映出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认识。

②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艺术特别重要的一个审美特征。审美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并不相同。审美情感从本质上来说是在审美认识的基础上所发生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

(2)重要性。

①在艺术形象特别是典型形象中,蕴含着创作主体真实热烈的情感。情感在审美认识、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无法称为美感。

③审美情感是艺术与哲学或科学相区分的标志,是艺术形象具有感染力的主要原因。

9.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情感是指人们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能够反映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认识。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判断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而产生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若没有了情感,那么也就没有了艺术。情感性是艺术与科学、哲学相区分的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1)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

①在创造艺术形象时情感具有变形的作用。任何艺术形象都会在情感的作用下发生符合目的的变形;情感使艺术家观察到的是变了形的物象,情感使艺术形象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有所改变。

②情感在创造艺术形象中的动力作用。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因是情感,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情感作为一种人们承认且十分重视的心理因素,在审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审美情感与生活中的一般情感并不相同,它并不是纯心理、 生理的现象,而是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发生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审美情感的基础是审美认识。

③情感在艺术中的感人作用。审美情感是美感的构成因素。艺术表现情感,因而以情感人。

(2)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地位。

①情感是一切艺术都必不可少的本质特征之一。审美情感是艺术与哲学或科学相区分的标志,是艺术形象具有感染力的主要原因。

②情感是艺术形象和非艺术形象相区分的主要界限之一。在艺术形象特别是典型形象中,蕴含着创作主体真实热烈的情感。情感在审美认识、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无法称为美感。

10.从社会学、认识论和审美三个层面归纳,谈你理解的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

答:(1)就艺术的社会本质来说:

①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②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政治、道德等来反映经济基础,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力。

③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而社会生活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④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 但更重要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认识目的和审美目的,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2)就艺术的认识本质来说:

①艺术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而艺术作品则是人类对社会生活或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的物化形态。

②艺术用形象的方式掌握世界。形象来源于社会生活,所以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包括主观世界的真实和客观世界的真实。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3)就艺术的审美本质来说:

审美的问题是贯穿在整个艺术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艺术的认识是审美认识,艺术的创造是审美创造,艺术的欣赏是审美欣赏。审美是艺术与其他社会事物相区分的根本性质。

①艺术反映现实美,创造艺术美。现实美是指社会生活的美以及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艺术反映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根据;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遵循美的规律,并为达到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艺术可以反映现实美以及创造艺术美,并且还能够通过主体的意 识作用将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升华为艺术美。艺术美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是更高级的美,也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

②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艺术家的审美观念,是其在实践中经过对现 生活的反复地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审美认识之后形成的。艺术是艺术家的一种为达到审美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一种自我表现。

妇人和木匠:民国初年,浙南山区有一家农户,这家人家虽然家境并不宽裕,但为着渐渐长大 的儿子将来能娶上一房称心的媳妇,一家人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了好多年,慢慢凑了 一笔钱,准备把草房翻成瓦房。 来这户人家做生活的泥水匠和木匠,都是远道而来的外乡人...


标签: 情感  特征  艺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