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情感有关的介绍语(有关情感的个人介绍)

45baike 2024-05-13 15次阅读

和情感有关的介绍语(有关情感的个人介绍)

 

根据共情动态模型,个体在冒犯事件得到宽恕之后,所体验到的认知和情绪情感与受害者一致时则会产生共情,因此,内疚和共情可能会在宽恕与补偿行为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际互动的具体情境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已有研究发现在二人情境下,冒犯者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去补偿受害者,而三人情境下,冒犯者的亲社会补偿行为会以牺牲第三方的利益为代价。

研究将进一步探查在不同人际互动情境下冒犯者得到宽恕与否,对情绪体验及后续亲社会补偿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过程。

宽恕对冒犯者的情绪体验

在二人情境下,根据对照组作为衡量标准,当有冒犯行为发生时,受害者没有给与冒犯者任何言语反应,冒犯者在所测量的五种情绪中,愉快情绪最低,内疚情绪最高,所以本实验所采用的冒犯事件是可以很好的诱发冒犯者的情绪。

对于得到宽恕组来说,当受害者原谅冒犯者时,冒犯者所产生的内疚情绪和愉快情绪都会比对照组和无宽恕组高。

冒犯者被原谅时,得到宽恕之后,冒犯者的积极情绪会增多,冒犯者会体会到受害者没有更多的恨意或者会有进一步的责备,让冒犯者不会处于紧张的状态,更不会担心受害者有报复行为的发生,从而冒犯者的愉快情绪相对而言会增加。

对于内疚情绪,被认为是一种消极情绪,但是内疚也被称为是一种有益的负性情绪。在研究中,冒犯者得到宽恕之后,内疚情绪会相对对照组和无宽恕组增加,这与Wit等人研究的结果相反。

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减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使火源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3)冷却法:用水或其他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物上,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迫使物质燃烧停止;或将水和灭火剂喷洒到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降低可燃物温度,避免火情扩大。

冒犯者并没有因为被宽恕而内疚减少,可能冒犯者仍然能够感受到受害者的难过,并且对于冒犯事件无法挽回的无奈,正是由于冒犯者能够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来体会其内心真正的感受,才会更加的内疚。

宽恕对亲社会补偿行为的影响,内疚和共情的机制作用

由实验结果可知,得到宽恕会使得冒犯者更倾向于进行亲社会补偿行为,并且这其中也有内疚和共情的双重中介作用的。

根据人际内疚理论,产生内疚会为了维护双方之间合作友好的关系,不会再破裂或者事件的进一步发酵,也会有增强其亲社会行为。

实验也印证了这个理论,内疚在宽恕和亲社会补偿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当冒犯者得到宽恕之后,会产生内疚感。

认为无论是否是自己有意而为之,致使糟糕的事情发生,都已经给受害者造成了伤害,但是对方却没有责怪的言语和行为,使得冒犯者更会自责。

对方如此善良有好的对待自己,会让自己产生更多的内疚感,既然有了能够补偿受害者的机会,会更愿意去补偿。内疚在宽恕和亲社会补偿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正是由于冒犯者产生的内疚情绪,会更有修复双方之间关系的可能性,并且有可能会增强双方之间的友谊关系。

另外,共情在得到宽恕和亲社会补偿行为之间也起到中介作用。根据共情的动态模型,情绪、认知和行为三个系统相互作用。当冒犯者得到宽恕之后,能够感受到受害者的情绪情感,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想象这冒犯事件。

冒犯者能够理解受害者丢了自行车的难过与伤心,并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原谅自己的行为,宽恕可能被视为一个动机和关系的转折点,冒犯者经过认知加工。

可能是因为受害者更珍惜这段关系,不愿意将关系破坏,能够和谐相处,从而会有更想要补偿受害者的行为。

这也不难解释在实验的结果中,高共情的个体,在得到宽恕之后会有更高可能性的亲社会补偿行为。

不同情境下的亲社会补偿行为

因为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二人情境的分配行为仅是一个理想状态,一般情况下不能仅仅有两个人的交往情境,所以研究也进行三人情境下的公平行为的分配。

在二人情景中,实验的公平分配是以以对照组作为分配的标准,得到宽恕的冒犯者会将自己的部分来给受害者。

缓速器是什么意思?缓速器是作为刹车系统的辅助装置来使用的,主要应用于5吨以上的客车和12吨亦或是拉货的货车。对于经常在山区或丘陵地带行驶的汽车。

也就是冒犯者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来给与受害者进行补偿,而不被宽恕的冒犯者则没有这样的补偿行为倾向,所以来自受害者的宽恕会有利于冒犯者进行亲社会补偿性行为。

得到宽恕之后,冒犯者会认为受害者对自己的冒犯行为不会有所计较,那么冒犯者会更想要缓和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一定的补偿措施。

并且研究也表明女生无论是在什么条件下都会比男生给受害者分配的更加多,因为有性别差异,女生普遍会比男生有道德感,更加有关怀倾向,所以有分配差异也是情理之中。

在三人情境中,实验结果表明冒犯者得到宽恕之后,仍然会有亲社会补偿性行为,但是冒犯者会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利益,来牺牲第三人的利益进行对受害者的补偿。

根据社会价值取向理论,人们自然关心他们的个人结果,但也关心他们的结果与其他人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当人们感到内疚时,他们会瞬间感受到对对方结果的高度关注,这是以牺牲他们的个人结果为代价的,至少在两人情景下是这样。

我们认为,当其他第三人在场时,通常对第三人的结果保持关注,但对受害者的结果会保持高度关注。

更贴近日常生活中的实验情景,会体现出高中生对于维护人际关系的特点。他们认为,在任何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于自己的东西进行分配,仍然要维护好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相对于第三方,冒犯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更加紧张,所以会牺牲第三方的利益来缓解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冒犯者认为给与第三方的东西多与少并不会影响与第三方之间的关系,反而会由于自己的分享行为,关系也会更加友好。

而这种分配方式仅限于得到宽恕之后的亲社会补偿行为,对于无宽恕组并没有出现相同的结果,可能是因为既然受害者没有表示原谅,对于双方的关系就不再想进一步维持或者表示友好,不如直接分配,不去牺牲自己或他人的利益来更多地弥补受害者。

当得到宽恕之后,由于产生了更多的内疚情绪,会想要尽可能多的补偿受害者,根据价值取向理论,会出现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进行亲社会补偿行为。

教育意义

在研究中可以看出得到宽恕是有助于冒犯者进行亲社会补偿行为的,不仅可以帮助个体提升道德感,并且在集体主义国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作为教育工作者,用宽恕的行为来进行教导学生再好不过。如果有两个同学发生矛盾,教师将学生聚集在一起,训斥有欺负行为的那一方,又或者跟他们一起讨论宽恕和和解的意义,哪种方法会对学生有更好的品德品质培养显而易见。

所以进行宽恕教育也是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李兆良提出宽恕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个体传授宽恕知识、方法和技能,使受教育者掌握宽恕方法、提升宽恕实践能力、知晓宽恕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对宽恕地正确认知和态度,并主张做出宽恕行为地影响过程。

宽恕不会让个体自满和自我欣赏,相反,宽恕总是挑战我们去造福他人,帮助发展一个更好的世界。

由此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宽恕教育时可以从知情意行来做,从认识宽恕、到体验情绪情感、再转换至道德层面的意志信念,最后进行宽恕行为教育,受益于一生。

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学生了解宽恕并且认识宽恕。由于个体处于集体社会之中,那么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避免不了发生人际冲突情境。

如果个体不能正确合理的处理这样的冲突事件,不仅会影响双方的人际关系,也会使个体的心理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沉浸在痛苦之中。

那么宽恕心理则可以使人增强释放痛苦的能力,使得内心更加和谐。在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事件的途径来体验宽恕。

比如可以运用研究的实验范式,不给予学生结果,让学生自己选择宽恕和不宽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分享自己的感受。

这时,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我国最早提倡的宽恕之道,再结合同学的分享,让学生了解到宽恕的重要性,是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得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你用什么盛装5升水:一位专家演讲时向听众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拥有5升水。你想把它储存到哪里?专家给出了池、桶、盆、碗、杯、瓶五种容器。 有30%的人选择了池、桶、盆。70%的人选择了碗、杯、瓶。前者认为:既然已拥有了5升水,干脆让它融入大的空间,兴许能派上大用...


标签: 情感  有关  介绍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