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行为理论(情感态度行为理论)

45baike 2024-04-20 17次阅读

情感行为理论(情感态度行为理论)

 

"情感主义的出现,是现时代伦理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的产生与发展,使自摩尔以来的元伦理学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而史蒂文森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曾经备受误解、批评与责难的情感主义伦理学获得了重要的发展和稳固的学术地位,史蒂文森也因此被赞誉为情感主义伦理学之集大成者。史蒂文森的情感主义理论是以折中调和为基本特征的。

一方面,史蒂文森坚持了从休谟、摩尔、维特根斯坦到艾耶尔的元伦理学路线,坚持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的明晰区分,坚持和维护情感主义的基本立场;另一方面,鉴于艾耶尔、卡尔纳普等人的极端情感主义引起了广泛的批评,也由于极端情感主义的一些观点与现实不相符合,因而,为了使情感主义更加符合实际,也避免许多可以避免的误解,史蒂文森对情感主义者的一些极端观点做了修正,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成为人们所说的"温和的情感主义者"。

他所创立的"态度理论"也因为卓有建树,被人们视为一种全新的伦理学理论。如德国哲学家施太格缪勒(Wolfgang Stegmuller,1923-)在《当代哲学主流》中指出:"由于史蒂文森的研究,产生了一种和迄今大部分伦理学理论有本质不同的伦理学理论。"

不过,对于自己的"态度理论",史蒂文森倒是乐意承认,他继承了休谟、罗素、艾耶尔等人的情感理论,不过是情感主义伦理学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史蒂文森曾经坦言,他的工作与其说是对艾耶尔等人的观点进行攻击,不如说是为艾耶尔等人的观点进行辩护。

首先,对于人们相对陌生、易于产生误解的元伦理学来说,情感主义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其与规范伦理学的关系。如前所述,为了收拾被极端情感主义者将规范伦理学从哲学殿堂中排除出去、弄得鸡犬不宁的残局,也为了使自己的理论更接近常识,避免早期情感主义所受的攻击,史蒂文森并不简单地赞同带有强烈情感色彩并极易遭到人们误解的"拒斥规范伦理学"的提法,相反,他坚持规范问题构成了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分支,规范伦理学问题对于人们的道德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伦理学与语言》以及其他论文中,史蒂文森实际上也涉及大量传统的规范伦理学实例,如"民主""自由""正义""教养""许诺""欺骗""纳税""战争""婚外性关系"等。他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重新考察,"从语言和意义的研究中形成了对它们的一种理解"。

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 一是液化石油气灶具不能放在卧室、办公室、阳台或仓库、礼堂等公共场所内,以防漏气失火。

同时,史蒂文森对逻辑实证主义据以"拒斥规范伦理学"的"可证实性原则"也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伦理判断和它的论证理由在逻辑上常常是各自独立的,其论证过程也无须满足科学与逻辑论证的那种有效性,因此,无论"可证实性原则"在科学中是否适用,它对伦理学都是不适合的。具体对两个分析模式来说,仅仅作为一个经验准则,它对于第二种分析模式是有用的;而对于第一种分析模式来说,这一原则就毫无用处。

其次,作为温和的情感主义者,史蒂文森并不认同极端情感主义者割裂科学与道德、信念与态度、认知与评价之类绝对二分对立的倾向。史蒂文森不同意极端情感主义者否认态度上的分歧,认为伦理判断没有什么好争论的的观点。他对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分歧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在信念与态度的区分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两种分歧的理论:信念上的分歧与态度上的分歧及其关系的理论。虽然史蒂文森仍然坚持,道德问题不属于知识领域而属于情感、态度领域,态度分歧是激发伦理争论、并在争论中具有支配地位的因素,但他也同意,伦理分歧常常与信念和态度的分歧都有关,并且两种分歧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他指出,必须摒弃那种认为信念和态度只能互相排斥的观点,而应该从信念和态度的相互联系中进行思考;态度和信念各有其自身的功能和作用,虽然在其双向影响中,有时一方会占据优势。

后视镜加热雨天一直开着吗?后视镜加热忘记关会烧坏吗现在三月份正值南方的梅雨时节,好多车主在关注雨天行驶的一些相关问题,其中就有车主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后视镜加热雨天一直开着吗。

在史蒂文森看来,认知与评价不是截然分离、毫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他清晰地认识到,"道德问题实际上涉及所有学科的知识",因而伦理学应该以所有科学(而不仅仅是心理学)为基础,人们的道德评价应该以人们的全部知识为基础。"如果我们想要使伦理学具有一种哪怕是暂时的、初步的科学基础,那么,也很少能够从某一门科学的结论中做到这一点。""如果不想愚昧无知地评价一个对象,就必须通过这个活生生的对象实际前后关系仔细地观察它。"

对于这些真知灼见,杜威在生前最后一篇关于价值问题的论文《"价值"领域》中由衷赞叹:"史蒂文森博士说:道德评价应该来自一个人的全部知识。简直没有什么能比我表达对史蒂文森博士这句话的赞同,更能完满地结束我关于赋值和评价理论的陈述了。就让我们将史蒂文森的这一说法应用于所有评价,应用于每一评价吧。"

再次,虽然史蒂文森继承了艾耶尔等人关于道德语言具有情感意义的观点,并把情感意义作为自己伦理学思想的核心,但他并不赞同艾耶尔等人的"意义理论",反对伦理概念和判断"没有意义",是"既不真也不假"的假概念、伪判断的说法,提出和论证了关于道德语言的情感意义的温和主张——"态度理论"。史蒂文森指出,当艾耶尔说伦理判断"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时,他忽视了这些判断的描述意义。"伦理判断除了情感意义之外,还具有复杂的描述意义。

即使在第一种分析模式中,描述意义也没有被排除(尽管本来可以把它排除出去);而第二种分析模式则承认描述意义具有相当自由的地位。这种做法避免了任何关于伦理判断的意义的教条主义,缓和了伦理判断既不真也不假这种自相矛盾的争论。后一种说法没有任何意义,只会引起人们的误解。"

如果指出伦理判断可以是真的或假的,只是它的描述意义的真不足以支持它的情感影响,那就会更加准确、更能得到认同。同时,史蒂文森又对"情感"和"情感意义"进行了辩护。"情感这个术语本身并不一定具有贬义的感情色彩。"

"把一种部分是情感的意义归于判断,绝不意味着这个判断是混乱的。当情感意义被看作是其所不是时,它确实是一种混乱;但如果情感意义被看作是其所是时,它依然是伦理判断明显具有的意义中的明确的一部分。"此外,史蒂文森后来还认真讨论过"真实"一词的含义,在其特别扩展了的意义上,使它能够适合那些纯粹情感性的伦理判断。

当代许多伦理学家都接受、支持史蒂文森的这些观点,尽管他们并不一定赞同史蒂文森把情感因素作为道德语言的主要特性。宾克莱指出:"史蒂文森最大的贡献,也许莫过于他说明了伦理学的规范判断包含着描述性和情感性两个方面,尽管后者标志着道德判断的主要区别。"而且,在史蒂文森的影响下,他们都开始注意研究人们具体使用道德语言的方式,试图在史蒂文森的"情感""态度"的基础上,寻求更恰当的语词,分析道德语言的使用方式和情感意义。

越炫耀离你想要的越远:有人说过: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内心缺少什么,那么只需要看他在炫耀什么。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那么只需要看他在掩饰什么。 通常来说,炫耀的人总是带有一种盛气凌人的姿势、居高临下的派头,总以为自己非同小可,但事实上人并没有多少好炫耀的。


标签: 情感  行为  理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