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行为理论(情感事件理论)

45baike 2024-04-20 16次阅读

情感行为理论(情感事件理论)

 

它不仅有助于促进人际适应与人际和谐、提升个体积极情绪和主观幸福感,也能增强社会美德风尚和社会公益意识。在工作中,助人行为则可以促进新技术在组织中的推行和工作场所中非正式网络关系的建立。

因此,助人行为的重要价值已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重视。

一般来说,助人行为始于求助。因此,除了关注助人行为外,也要关注个体的求助行为。寻求帮助被认为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因为它能得到信息和解释。

通过咨询其他有知识的人,个体可以收集缺失的信息,再组织他们的想法,评估不同的选择,避免错误,解决问题,建立信心或获得社会支持。个体层面上,寻求帮助可以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Arnault在他的书中写道,幸福感是成功寻求帮助的结果。关于求助行为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

首先,主动的求助行为可以将个体的注意力从实际的压力感转移到问题的解决上,缓解真实压力带来的影响。

其次,主动寻求帮助可以为个体带来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和环境控制感,促进个体对自己压力管理能力的认知,减弱压力对幸福感的负面影响。

最后,不论是工具性或情绪性求助、正式或非正式求助,都可以通过增强社会支持感显著缓解个体的压力。

在团队层面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使得为了获得高绩效,团队成员必须互帮互助,即较不熟练的团队成员能够从更在行的同事那里寻求工具性帮助。

研究表明,寻求帮助可以通过促进团队学习以及对团队任务性质的共同理解来提高团队绩效。此外,在团队工作过程中,求助行为往往是创造性解决问题时最常见的方法,那些鼓励求助行为的团队往往更能够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综上,求助行为会对个体和团队带来积极结果,因此了解求助行为的产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成人指年满18周岁或以上的人,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借力他人(求助)和助力他人(助人)已融入了个体的工作和社会生活,渗透于广泛的文化氛围之中。

作为一种进化-发展理论,依恋理论指出依恋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特征,是个体与他人的情感联结,贯穿于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毕生发展中。

在早期与照料者的互动中,个体形成了对自我和他人的看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特定的内部工作模型,即依恋风格。依恋理论将儿童早期的亲近寻求和成年期人际相关的行为联系起来。

依恋纽带包括依恋系统和照料系统。这两个行为系统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因为他们增大了人们生存的可能性。

根据Bowlby的观点,依恋行为系统的功能是通过与可提供支持、关心别人的他人保持亲近以满足需求,降低自我受到伤害的风险,是一种规范的安全调节系统。

照料系统的功能与依恋系统互补,因为它导致人们为处于需要中的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旨在减少他人的痛苦,降低亲密他人受到伤害的风险。

因此依恋系统主要影响个体的求助行为,照料系统主要影响个体的助人行为。除了少数研究外,大部分研究均单独探讨了求助过程或助人过程,没有将两者纳入到一个理论框架下。

事实上,个体从他们的依恋体验中学习照料行为,从他人那里获得照料的可能性很可能与照料他人的信念和策略有关。因此依恋工作模型应为依恋-照料工作模型,既包括引导支持寻求行为,也包括照料行为。

这意味着,根据依恋工作模型,依恋既可能影响个体的求助行为,也可能影响个体的助人行为。

纵观成人依恋的研究,有关成人依恋作用及其过程的实证研究很多,主要探索了其对个体行为和其他结果变量的影响,例如,包括大学生的坚持完成学业、成瘾行为、自我伤害、社交焦虑、主观幸福感等。

也有少量关于员工依恋风格对结果变量如信任、工作情绪和态度、工作行为和绩效、工作倦怠研究。然而其中关于依恋影响人际行为的研究却不够充分,关于成人依恋影响求助行为和助人行为的研究则更少。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是什么意思?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有用吗目前市场上车型都会配有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主要的作用如同它本身的名字一样是帮助驾驶员使车辆一直保持在某个车道内行驶,假设车辆。

总体来看,有关成人依恋的中介机制研究更多地是从情绪的视角进行探索,基于认知的视角的研究不够充分,同时从认知尤其是人际相关的认知和情绪的视角探讨成人依恋影响结果变量的中介机制的研究更少。

同时Chan的求助模型关注求助的认知方面,而不涉及求助的情绪方面。他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迄今为止,关于情绪如何影响人们寻求帮助的行为的实证研究很少,并认为这可能是未来研究中一个有成效的途径。

而依恋理论指出,依恋风格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和情绪,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因此根据依恋理论,认知和情绪往往成为依恋风格影响行为的内在机制。

同时,认知行为学派认为个体的认知会影响其行为,而情感事件理论认为情绪在解释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情绪水平的变化会导致行为的变化。此外,作为重要的心理过程,认知和情绪已被证实在许多变量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然而,在成人依恋影响结果变量的内在机制的研究中,同时将认知和情绪纳入中介路径的研究却相对较为缺乏。

因此,研究以大学生和在职员工为被试,探讨认知和情绪是否在依恋风格和工具性求助、助人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由于依恋风格、求助行为、助人行为均与人际有关,因此研究仅关注人际相关的认知,包括对自我社交能力的认知、对关系中他人可信性的认知,分别用社交自我效能、人际信任来衡量。

社交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交往中获得和维持人际关系能力的信念,在人际交往中起重要作用;人际信任指在人际交往中对交往对象的一种预期及信念。

由于消极情绪会产生各种负面影响,如适应、问题行为及各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疾病,因此研究只关注消极情绪。

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在访谈研究和实验研究中,社交自我效能、人际信任、消极情绪在依恋风格和工具性求助、助人之间均起到中介作用。

在横断问卷调查研究中,仅社交自我效能和人际信任在依恋风格和工具性求助、助人之间起中介作用,消极情绪没能中介依恋风格和工具性求助、助人之间的关系。

其原因是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虽然都能增加在职员工的消极情绪,但消极情绪对工具性求助、助人的影响不显著。结果的不一致可能在于访谈研究和实验研究中对情绪的测量是状态性的,而问卷研究中测量的是偏特质的情绪。

情绪是随时间发生波动的,横断问卷研究无法捕捉到这种波动的情绪状态,所以导致问卷研究和访谈研究、实验研究结果有差异。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用经验取样法检验消极情绪在依恋风格和工具性求助、助人之间的中介效应。经验取样法是采用重复抽样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多次收集个体即时反应(包括情绪、感知、态度和评价等)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

经验采样法源于动态即时研究的思想,目的在于获取变量在不同时间点的动态数据,以便研究者在复杂的情境下把握变量的真实的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对情绪状态的回顾性测量和即时测量,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而经验取样法通过即时收集个体在日常中的各种心理反应减少了回顾性测量、社会期望等带来的测量偏差,提高了测量的信度。

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心理变量会随时间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量在某段时间内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变量的变化轨迹,很难用横截面数据以及传统的纵向数据来阐述,而经验取样法可以重复收集同一个体状态性的反应数据。

Geller和Bamberger也指出焦虑依恋和回避依恋的个体在组织中都表现出更少的求助行为。这可能是因为尽管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很可能出现支持寻求行为,这并不能保证他们能够激起他们想要的支持。

如果一个文件夹下有很多文件,如果想快速找到想要的文件,先随便选择一个 文件,然后在键盘上选择想要的文件的第一个字母就可以了

事实上,由于他们亲近寻求的努力常常是无效的,他们会感到沮丧。结果,他们体验到了更严重的消极情绪,并对他人产生敌意。

Pulia和其同事的研究发现,不安全型依恋的人与安全型的人相比,他们能指望得到的支持较少,而且他们往往对他人的支持不那么满意。Mikulincer和Erev也指出缺乏安全感的人更有可能认为他人不够亲密或不够忠诚。

5个笑话,5个顿悟:1。调羹 麦克走进餐馆,点了一份汤,服务员马上给他端了上来。 服务员刚走开,麦克就嚷嚷起来: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重新给他上了一个汤,他还是说: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只好叫来经理。经理毕恭毕敬地朝麦克点点头,说:先生,这道菜是本...


标签: 情感  理论  行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