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感包括哪些(幼儿的社会情感包括哪些)

45baike 2024-04-13 9次阅读

人的情感包括哪些(幼儿的社会情感包括哪些)

 

以及复习教师资格考试。

闲话少叙,来来来,上课啦!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情绪情感的分类

1.情绪的分类

现代心理学上,把快乐、悲哀、恐惧、愤怒称为基本情绪或原始情绪。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3)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2.情感的分类

按照情感的社会内容,可将其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是个人根据社会道德准则评价自己或别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社会情感。

(2)理智感,又称智慧感,是指个体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易冲动性。幼儿的情绪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支配。年龄越小,这种冲动性越明显。

2.不稳定性。婴幼儿期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3.外露性。婴儿期的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

三、婴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1.哭

(1)自发性的哭: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射性哭;

(2)应答性的哭:由不适宜的内外环境刺激引起的哭,是具有社会交往性质的哭;

(3)主动操作性的哭:从经验中学到的、具有明显社会性质的哭。

2.笑

第一阶段:自发的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个月)。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个月之后)。

3.恐惧

(1)本能的恐惧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3)怕生

(4)预测性恐惧

四、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

1.道德感的发展

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如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评价自己"乖不乖"。

小班的孩子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如知道打人、咬人是不好的。

中班孩子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如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就是幼儿对别人行为方面的评价,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

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

2.理智感的发展

幼儿期是儿童理智感开始发展的时期。

幼儿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

幼儿理智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

3.美感的发展

幼儿对色彩鲜艳的艺术作品或物品容易产生喜爱之情。

crmrro是什么汽车?跑车crmrro雪佛兰多少钱Crmrro正确的拼写方式是Camaro,它是雪佛兰汽车品牌旗下的一款跑车,官方中文叫科迈罗。科迈罗是一款经典与未来完美结合的美系跑车。

五、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1)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2)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con、nul是MS系统的保留名,它不能做为文件名!检查你的web空间是不是M$ 系统,可以建一个con的文件夹试试

(3)情感表达的社会化。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1)情绪情感的丰富化:幼儿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能够引起其情绪体验。

(2)情绪情感的深刻化:是情绪所指向的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六、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2.成人的情绪自控示范。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1)肯定为主,多多鼓励;(2)耐心倾听幼儿说话;(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4.帮助幼儿控制情绪。(1)转移法。(2)冷却法。(3)消退法。

5.教会幼儿调节情绪的方法。(1)反思法。(2)自我说服法。(3)想象法。

真题回放

1.【2015上半年真题·2题】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自主感

2.【2018上半年真题·11题】婴幼儿调节负面情绪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3.【2018上半年真题·14题】材料:李老师第一次带中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问题:(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2)请分析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减少的可能原因。

答案精析

1.【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是个人根据社会道德准则评价自己或别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社会情感。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是根据社会道德准则评价别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属于道德感。

【答案】B

2.【参考答案】婴幼儿调节负面情绪的主要策略有:

(1)反思法。让幼儿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例如,在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想想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

(2)自我说服法。幼儿初入园由于要找妈妈而伤心地哭泣时,可以教他自己大声说:"好孩子不哭。"幼儿先是边说边抽泣,以后渐渐地不哭了。

(3)想象法。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伤心时,想想自己是"大姐姐""大哥哥"等,通过这样的想象,转移注意力从而调节情绪。

3.【参考答案】(1)中班幼儿由于道德感发展、希望引起教师关注、语言发展不完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等原因,导致经常出现"告状"行为。

①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其他幼儿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中班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即中班幼儿道德感的发展,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中班幼儿会因为自己在活动中遵守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乐。中班孩子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幼儿认为同伴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时,即会出现材料中所述的"告状"行为。

②中班幼儿爱告状也有可能是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吸引教师的注意力。在幼儿园里,幼儿向教师传达信息的渠道,一般都是通过告状,在告状中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他们的想法,或间接或直接地想要达到某种结果。

③中班幼儿的年龄大多在4-5岁左右,此时他们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化的特点,在考虑问题时总是先考虑自己的感受,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能理解别人的心情,遇到事情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友好地和同伴讲话,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因此往往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

(2)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减少,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①大班幼儿的道德感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的集体情感也开始发展起来。所以相比小、中班幼儿,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有所减少。

②幼儿的羞愧感或内疚感也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羞愧感从幼儿中期开始明显发展,幼儿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行为会感到羞愧,这导致幼儿的道德行为有所发展,不道德行为有所减少,进而降低了"告状"行为的发生。

③大班幼儿的独立性有所发展,不再单纯地依赖老师去解决问题,而是能够通过和同伴相互协商来解决问题,这样也大大减少了"告状"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培养幼儿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减少幼儿的违纪行为,各种告状行为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第一次报考教师资格考试的同学,有疑问可以咨询深蓝教师,报名前夕还有免费的指导讲座,注意是免费的哦~

“上善若水”,原来是这个意思: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


标签: 情感  包括  哪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