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空印案是怎么回事(朱元璋空印案是不是冤案)

45baike 2023-05-11 61次阅读

明初四大案之空印案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不是冤案?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明初四大案之空印案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不是冤案?

明初四大案是指明朝初年,朱元璋为整顿吏治,惩治贪污,铲除对朝廷有威胁的人而策划的著名屠杀事件。

明初四大案分别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九年或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

今天我们就来讲下“空印案”。

过程及缘由:

明初,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采取了各种治国措施,当时规定,全国各地的布政司和府、州、县每年都要派人到户部去报告地方财政账目。

将有关地方财政的各项收支,包括钱、粮、布帛、军需款项等详细做账上报,在户部汇总,经户部核实数字后,这账才算完成。

因为账目繁多且琐碎,只要有一笔数字写错,或与总账不合,户部就会把账册驳回“回炉重造”,而地方上每次上报的账目,必须得盖上原衙门的公章才算数,要不就是一摞废纸。

就像现在的机关单位,若出具公函就得盖上红戳,说白了就是具有一定的效力。

因为当时交通落后,从各地往返京城,少说也要个把月,多的达数月,这对于那些地处偏远的府、州、县来说尤其痛苦,并且户部汇总账目有期限规定,超过期限就要受处分。

因此为了方便,当时各地方官府派往户部做账目的计吏,往往会带上 预先盖好地方官衙的大印。

说白了,这就有些类似于今天的空白支票或空白介绍信,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填上数字或内容来生效使用,这就是所谓的空印。

一旦账目上出现错误,好及时地用空白的账页重做,以避免来回奔波。

就当时情况来看,这个办法已经成了整个朝廷上下的潜规则,当前除了一个人不知道,非常不幸这个人就是朱元璋,朱元璋一直被蒙在鼓里。

而当他知道这件事之后,勃然大怒,他认为这些官员竟然敢不请示就私自盖印,这是对藐视皇权、大逆不道、欺君罔上。

朱元璋震怒了,后果很严重,怎么办呢?查吧,总得知道咋回事啊!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唯独朱元璋不清楚,但是大家又都不敢说,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郑士利,这哥们非皇亲国戚非名臣将相,凭借一身勇气,作为一个普通人载入明史。

这哥们上书朱元璋,将空印案发生的缘由一五一十的告知了朱元璋,并且获得了大大的奖赏-劳改。

其实个人认为,朱元璋并不是不清楚其中缘由,作为锦衣卫的设立者,想知道这点事情,还不简单?锦衣卫是干啥?

丫的,搞情报收集的啊,你说朱元璋能不知道?正所谓看破不说破,就是告诉你们,这个天下姓朱,敢不经请示私自盖印,该杀。

因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屠杀在全国范围展开了,全国十三个省份,一百四十多个府,一千多个县,主印官员全部杀掉,副手打一百杖充军。

其中素有很多清廉之名的好官也被杀掉,比较有名的就是大儒方孝孺他爹方克勤。

影响:

关于“空印案”是否为冤案一事,历史上众说纷纭。从当时官员角度来说,他们的行为并没有太大问题,只不过是耍了点小聪明来弥补政策的漏洞,况且当时也确实没有相关法律。

但在朱元璋看来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如果这种违规行为人人都可以僭越规则的话,那么皇权势必会受到挑战。

“空印案”的牵连之广,时间跨度之大,对明初的政治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时间士大夫们都不敢为官。

其实对于朱元璋的心态很好理解,从社会底层一步步爬到权力巅峰的朱元璋其实对于官僚阶级始终都是不信任的,即使大家都在为他干活。

谜团:

对于“空印案”的过程和结果,没啥好说的,事就是这么个事,该杀的杀,该充军的充军,但是“空印案”的发生时间一直是个谜团。

关于“空印案”,一种说法是,根据《刑法志》的记载,“空印案”发生在洪武十五年。

另一种说法是,根据《逊志斋集》、《先府君行状》、《叶伯巨、郑士利传》的记载,“空印案”发生在洪武九年。

但近些年来,又有研究者对“空印案”发生的时间作了更为细致的考证,认为“空印案”应当是发生在洪武八年(1375)。

“空印案”之所以会在发生时间上不确定,个人认为,正是由于“空印案”涉及面太大,牵连人员太广,而且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才结束,因此才会出现不同的时间说法。


标签: 空印案  明朝  怎么回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