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载沣个人简介(溥仪登上皇位后由父亲摄政)

45baike 2023-05-07 60次阅读

溥仪3岁继位,摄政王载沣为何不直接称帝?专家:除非太阳西边出。

1908年,年仅3岁的溥仪登上皇位,其父载沣成为摄政王。作为大清最后一任摄政王,很多人疑问载沣为何自己不称帝?要弄清楚这个原因,就必须了解载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目前史学界目前形成一个共识,慈禧太后之所以选择3岁的溥仪继位,同时让载沣摄政,最主要的原因是载沣性格懦弱。

慈禧太后这样做,是为了方便隆裕太后能继续“垂帘听政”。

载沣之弟载涛后来回忆:“慈禧太后执掌政权数十年,所见过的各种人才那么多,难道说载沣不堪大任,她不明白吗?我想决不是。

她之所以属意载沣,是因为她观察皇族近支之人,只有载沣好驾驭,肯听话。”

载涛没有说错,载沣总是在关键时期掉链子,或者说他对争权夺利丝毫不感兴趣,只要能维持一家人的安稳生活就足够了。载沣能成为摄政王,并不是能力出众,而是命比较好。

从7岁到25岁,载沣的经历比开挂还要精彩。7岁晋封奉恩镇国公,8岁承袭醇亲王王爵,17岁授内廷行走,18岁补授内大臣加正白旗汉军都统。

19岁管理新旧营房事务,23岁管理健锐营事务、调补满洲正红旗都统,24岁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25岁担任军机大臣,不久成为摄政王。

如果不了解这些职务,很容易被镇住。事实上,这些官职都是只拿俸禄的闲职。在担任摄政王之前,载沣唯一拿得出手经历的就是18岁时出访德国,拒绝向德皇下跪行礼。

3岁的儿子当了皇帝,载沣必须要掌管一切,偏偏他的能力很一般。

成为摄政王后,载沣每天的工作是这样的,早早从醇亲王出发来到乾清宫,试图学习雍正皇帝那样批阅从各地上奏而来的奏折。

可惜载沣只学会了形式,朝政是一团糟,可谓“苦不得要领,往往辞不达意。有入觐者,常坐对无言;又进言者,分不清是非曲直。

即请机宜,则嗫嚅不能主断;且所言常不切主旨,多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之类,无关宏旨。”

比如时任湖广总督瑞澂有边疆大事上奏,载沣却直接问:“汝疾病尚未愈乎?”人家时来商讨大事,载沣却问他身体怎么样,牛头不对马嘴。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当天载沣从紫禁城回到家中后,笑着说:“现在可好了,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试想,这样“洒脱心态”能当皇帝?正如一些清史专家所说的那样,“载沣称帝,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如果说外人评价载沣不客观,那么儿子溥仪的评价就值得重视了。

溥仪评价道:“那三年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失败的三年。”


标签: 摄政王  载沣  个人简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