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差别(古代正一品和从一品之前的区别)

45baike 2022-01-17 83次阅读
<p>在清朝,官员等级被划分为“九品十八级”,每一品的官员还有正和从的区别,最高为一品,最低为九品。</p><p>一品大员作为朝廷的顶梁柱、辅政重臣,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要小看这一品中间只是差了一个字,但是从一品升到正一品大员,这中间的过程有多难吗?</p><p><img src="/202201/c6b1a0a14869960.png"/></p><p>年龄</p><p>从刚步入职场到管局尚书,这点对大部分的官员来说,已经是非常的好了,就算是越级别的提拔,到尚书这个官位也要到晚年了。</p><p>在清朝进士的平均年龄一般都在34岁,到了尚书这个级别至少也要五十岁以上了,只有那些健康状况十分良好的人,才有可能被进一步提升,位极人臣。</p><p>看看陈廷敬的晋升之路你就知道有多难了,陈廷敬一直是康熙朝有名望的大臣,一度被倚为心腹。他于顺治十五年(1658)中进士,时年21岁,可谓少年得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陈廷敬升任左都御史,跨入从一品这个阶梯。</p><p>但此后一直在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任上来回转圈。直到康熙四十二年(1703)才拜为文渊阁大学士,由从一品到正一品,陈廷敬头尾走了二十年的时间。</p><p>像陈廷敬这样备受皇帝宠信的官员尚且如此,那么可想可知,其他人的升迁难度有多大了。</p><p><img src="/202201/2c0fcd8d7e6ee32.jpeg"/></p><p>资辈</p><p>如果职位低的尚书被调动到其他的部门,实际上也就是升迁,反而就是降级。平级之间的调动也是属于晋升。</p><p>能够升到大学士的人,要么德高望重,要么立下了很多的功劳,而被革除大学士一职的,大多是有重大过失,而这种情况也非常少见。</p><p>也就是说,大学士岗位的流动率很低,饱和度也很高,在其位的人,通常会一直任职,直到退休。</p><p>同时,对比左都御史和六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在晋升时会享有优先权。所以,成为协办大学士可以说是晋升大学士的捷径。</p><p><img src="/202201/8e6f3465161c.jpeg"/></p><p>而兵部、刑部、工部尚书,成为大学士的机会更是渺茫,他们必须先晋升为吏部、户部、礼部尚书,才有可能得到晋升。</p><p>“正一品”的官职也是非常的少,据参考资料显示,全国也仅仅只有七个这样的官职。</p><p>第一类官职是太保、太师和太傅。到了清朝,这三种官职都是东宫的官职。太保负责保护太子安全,太师负责教文,太傅负责教武,这三者在品级上基本上是没有差别的。到了康熙即位,这三种官职基本上就已经是一个虚名了,慢慢变成了一个荣誉称号。</p><p><img src="/202201/3d6f21c98958.jpeg"/></p><p>第二类官职是我们熟知的大学士。</p><p>在清朝建国初期,只有三院,大学士也只分为三种。后来顺治帝登基后,改为四殿二阁,又经过了康熙,改为三殿二阁。</p><p>直到乾隆即位,这才稳定下来,一直保持三殿三阁的形式,这时,大学士分为:三殿的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三阁的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p><p><img src="/202201/5667eaadc222dd2.png"/></p><p>第三类官职是领侍卫内大臣。</p><p>他们的职责主要是保护皇上的安全。历史上出名的领侍卫内大臣也有几个,例如康熙时期的索额图,以及后来的海兰察都曾任过领侍卫内大臣。</p><p>第四类官职是掌卫事大臣。</p><p>主要负责皇上的出行方面,包括礼仪、车马和安全等问题。这也可以说是皇上身边最亲近的大臣了,所以这些人都是皇上信得过的人。</p><p>第五类官职是伊犁将军。伊犁在新疆,所以这个官职也是新疆的最高军政长官。清朝对新疆的领土是非常重视的,就设立伊犁将军这一官职,同时也被作为正一品官职。</p>

标签: 一品  差别  古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