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展现了诗人什么情怀)

45baike 2023-03-21 86次阅读

《沁园春·雪》展现了作者什么情怀?好在哪里?现实意义有三点!

01小编观点

《沁园春·雪》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词,借咏雪言志,将毛泽东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改变祖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一展无遗。借景抒情,借古喻今,通过对比手法,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将革命豪情尽展无遗。读来让人感到气势磅礴,恢弘大气,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02《沁园春·雪》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03《沁园春·雪》创作背景

  •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7日所作。当时,毛泽东与红一方面军,2月5日行军至陕西省清涧袁家沟,暂时休整,准备东渡黄河。

  • 2月6日,毛泽东住在一间窑洞内,工作了一夜,早上出窑洞透透空气,突然看到地上下了厚厚的一层雪,毛泽东兴致怏然,登上山顶,极目远眺,诗兴大发,随手在烟盒上写下了这首词,写完之后就扔了,警卫员将空烟盒上的这首词捡起来,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

  • 1945年10月,毛泽东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与柳亚子先生见面,手书出这首词赠柳亚子先生,以作纪念。

  • 柳亚子先生读后大为赞赏,就推荐发表在重庆《新民报》上。

  • 蒋介石读后,十分震惊,要求手下也写一首词,希望压住毛泽东的气势。但是,事与愿违,一直无人能写出超越此词的诗词,只得作罢。

  • 1957年1月正式在《诗刊》上发表。

  •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针对此词批示道:

"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04《沁园春·雪》赏析

"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

这首词视野开阔,胸怀山河,以巨人的视角,审视着大好河山,思考着无数古代英豪,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胸与气度,以及施展抱负的决心与勇气,气吞山河!

上阙写祖国的大好河山,万里河山在胸中,"分外妖娆"。

下阙通过对历朝历代风流人物的点评,衬托出风流人物"还在今朝"的豪气,展现出了一定要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的决心。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及时转折,引出对几千年来历史风云人物的点评,体现了作者对文字驾驭能力的功底。

不仅如此,还引经据典,使人不禁想起这些历史人物的功过,在与革命家的比较之中,自然得出"还看今朝"的结论,顺理成章,自然得体,又霸气无比。

这首词押遥条韵,读来朗朗上口,易诵读、传唱,是按"沁园春"为词牌名填的词,用词新颖、练达。

05《沁园春·雪》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理论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06今天再读《沁园春·雪》的现实意义

1、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至今激励我们努力前行。

2、在当今社会,热爱祖国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底线。

现在,有些人"端着碗,砸着锅",享受着国家政策和待遇,却干着伤害国家利益的事情,值得警惕。

比如,这段时间,借防控疫情之际,出现的给西方媒体递刀子的"方方日记"。对祖国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付出的努力视而不见,选择无视,满眼都是灰色色调,说片面话,做片面事,极端不负责任,就值得我们深思。

3、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尽心尽力是我们的基本职责,不能光做消极的事,要传播正能量,社会才能进步,人们才能过上好生活。


标签: 沁园  春雪  表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