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有多吓人(安史之乱的破坏性究竟有多强)

45baike 2022-03-10 71次阅读

“安史之乱”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这场盛唐时期的叛乱,也被认为是大唐走向没落的历史转折点,但至于这次战争破坏力究竟有多大?可能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它的厉害,竟然会让辉煌大唐真正重伤了“筋骨”。

动了藩镇势力的“奶酪”,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其可怕!

安史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军事制度,当初武则天为了更好的控制天下,她给了府兵制的将军很多权利,因此唐代将领的兵多是世代为兵,忠心于将。

而后来杨国忠打算废除府兵制,而使用募兵制,这种雇佣关系的士兵都是听令于皇帝,和皇帝雇佣的少数民族骑兵以组成步骑联军。但杨国忠这样做,无疑极大伤害了唐朝所有藩镇将官的自身利益。

而当时藩镇军事势力空前强大,甚至可以说大唐主要军事力量都在藩镇,而且当时几乎所有的藩镇主要将领都是胡人,如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他们手中最有战斗力的精锐部队也都是本族的胡兵。

这些胡兵天性彪悍,不服皇帝管教,几乎都是藩镇将领各自的私兵。这种军队如果想图谋不轨,他们短时间内爆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很可怕的。

所以叛军在战争初期一路所向披靡!当时可能只有哥舒翰的军队能够稳定大局,可惜结果还是被杨国忠坏了事。

最富庶地区整整打了八年,经济破坏力空前!

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举兵叛变后,唐玄宗甚至迟迟不肯相信安禄山会反叛一 事,因此他也错过了最佳平叛时间。直到不断传来各地城池相继沦陷的消息,唐玄宗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安史之乱”前,唐帝国虽然经历过不少战争,但基本都是唐军去开拓疆域,战争的地点都是集中在边疆,或者外族区域。

即使唐朝也发生过几次内乱,也只是停留在宫廷政变这样的层次上, 并不会造成全国范围内的巨大波动。

而大唐随着版图的空前扩大,大唐对外的频繁战争用兵基本上在边镇,所有精锐部队都逐步集中在几大边镇上,而中原本土因为承平日久,中央驻守部队长年无战事,战斗力根本不是判军的对手。加上几个有能力的宰相相继去职或者死亡,当时整个唐朝廷上下几乎是一个空心状态。

所以,当安禄山一路挥师长安时,缓过神来的唐玄宗只能狼狈逃往四川,一场原本几个月就能平息的叛乱最终却打了整整八年。

而这漫长的八年中,对整个国家的破坏实在太过严重,因为战争的地点基本集中在最重要和最富庶的地区。

双方在这些地方长期进行反复争夺和拉锯战,安禄山既没有远图,又管控不了下属,乱兵一味烧杀抢掠,毫无纪律可言,因此对当地经济破坏力空前。那些曾经富庶的地区,所有值钱的东西,都会被哄抢和毁坏。

唐朝的经济重心一直是在中原地区,而首先遭受大规模毁害的就是中原,尤其是山东,也就是黄淮海平原,自秦汉以来一直是以关中为首都的帝国粮仓。这也是隋唐王朝之所以能够完成统一的基础之所在。

虽然这些地区先后也遭受秦汉,两汉,东汉末年和隋末的大乱而元气大伤,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之后,至少能迅速恢复原先的繁荣,而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唐玄宗年间。当时长安所需的粮食,大部分取自该地。

江南经济虽然由于北方人民南迁也有所发展,但并没有达到或超过黄河流域的水平。

曾经繁华无比的中原黄河流域大地,在安史之乱中,却几乎到了千里无人烟的地步。北方的粮草也大多被叛军征收,土地也因战乱而无法秋收。所以,唐帝国境内的经济基础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经济出现了大倒退的情况。

战争促使北方百姓逐渐大批量南下,他们在南迁的过程中损失了财富和土地,在抵达江南一带后为了生计被迫成为佃农。这样就促使唐帝国境内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剧烈变化,佃农数量的增加让唐帝国征收税收和征发徭役时困难重重。

从很多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北方地区几乎已经不再是宜居区。但另一方面,北方百姓的南迁也促进了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科技的传播,“安史之乱”为后来经济重心的南移埋下了伏笔。

战后人口统计仅剩1690万?真实死亡数字同样毛骨悚然!

“安史之乱”除了对大唐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外,更让人恐怖的是百姓人口损失。《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句话:“是岁,户部奏:户二百九十馀万,口一千六百九十馀万。” 这句话是写在唐代宗广德二年,距离大唐平息安史之乱一年左右时间。

文献中统计安史之乱后的大唐人口是1690万,而至于盛唐时期的人口数量:从6000万到9000万的说法都有,也有现代日本学者甚至提出了1.4亿人口这一数字。而这些数据的差异都非常大,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古代户籍和税收制度所带来的统计出入问题。

而《中国人口史》,则认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顶峰为6300多万。我们且先认这同这个数字,那么如果按照“安史之乱”后1690万人口的统计,简单的加减法:那么“安史之乱”让唐朝人口骤降4610万?死亡率达到了75%!

但如果我们冷静下来,这个4610万的“死亡”数字,严格来说,其实只能算是安史之乱导致唐朝政权纳税人口减少的数量。

而在战争中,实际死亡人数是根本不能详细统计的,如果在数据上只做单纯的加减,很容易得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数字。

安史之乱之后仅仅剩下了1690万,很可能僧道、奴婢、士兵、还有众多失去土地的佃农等,他们都没有被计入当时的史书统计中。战后人口统计数据的大幅下降,更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基层机构被毁坏一空,人民流离失所导致。

但不可否认的是,战乱中死亡的人口也并不会少!除了直接死于战乱的人口外,当时最主要问题除了粮食外,还有疾病:杀戮太甚,死者枕籍,又值盛夏,极可能发生疾疫流传。

而大规模战乱年代,粮食也是优先保证于士兵,如果军队都尚难自给,更绝不会分口粮给百姓,故百姓“人相食”的事情相信也是有的。

另外,像“安史之乱”这样的大规模长年战乱,唐帝国的婴儿出生率肯定会大幅下降,加上迅速增加的人口死亡率,必然会导致战后人口急速下降。而当时唐朝能掌握的人口数字是1690万,但实际人口应该是远大于这个数字的。

而至于“安史之乱”八年的真实死亡人口,虽然不敢随意揣测这个数字,但认为6300多万人口中,出现三分之一的损失也是极有可能的,这个数字也是极其恐怖的:2100万!但如果把“安史之乱”和二战时期的苏德战争做下简单对比,损失2100万可能性很大!

根据苏联解体后所公开的数据:战时苏联光军人战死就有866万,如果加上平民高达2700万。所以,一场像“安史之乱”那样惨烈的大规模八年战争造成2100万人死亡,在古代“安史之乱”中出现2100万人口损失,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安史之乱”这些经济和人口大规模破坏当然是看得到的,但这次战争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影响也是深远的,叛乱虽然最终被平息,但河北藩镇“尾大不掉”,仍然割据一方,并延续到五代,直到200年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才得到根本解决。

此后中国历史,各朝各代开始扶持文官典兵制度,就是因为对“安史之乱”的后怕,避免重蹈覆辙。虽然这样做,客观上让中国从宋朝后至晚清前都没有地方军人割据,但是另一方面就是:尚武精神遭破坏削弱,古代武将地位下降!


标签: 安史之乱  有多  吓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